国际百年品牌“不散的宴席”带你走进成都美食大世界

“好吃之都”的餐饮招牌,有着怎样的文化品位?

招牌之于商家是一种凭信物

好比一个人的姓名、信誉或脸蛋儿

“具帜甚高著”

应该是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的店招

成都是“好吃之都”

当你徜徉在成都的街头

会发现许多老餐馆的招牌都很讲究文化品位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盘飧市”是一家以经营卤菜见长的餐馆,店名取自杜甫《客至》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盘飧”即用盘子盛的食物,用于腌卤肉食店,倒是颇为贴切。最有意思的是,不少成都人将“飧”(sun,平声,晚饭之意)误读为“餐”,究其原委,除了像俗话“四川人生得憨,认字读半边”戏谑的原由而外,恐怕还跟20世纪70年代随意简化汉字有关。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竟成园”的得名也颇有意趣。清代著名作家、《聊斋》作者蒲松龄,在考取功名不就,曾经写过一副很有名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至于此联作者到底是谁尚有争论,一说作者为明人胡寄垣,缘自清人邓文滨《醒睡录》笔记;一说作者为明崇祯初成进士金正希。窃以为,无论此联为何人所撰,店名暗含“有志者事竟成”的隽永寓意,说明笃志的重要性。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革命烈士车耀先为掩护地下革命活动,于民国18年(1929年)创办“努力餐”餐厅。店内有别具一格的新体广告语——假如你吃得不满意,请向我们说;假如你吃得很满意,请向你的朋友说。“努力餐”得名于古诗“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令人联想起游子远行之前家人的谆谆嘱咐。

老子馋堪笑,珍盘忆少城

“少城小餐”兴办于1956年,是成都文化界名流的聚餐胜地。“少城”源自陆游诗句“老子馋堪笑,珍盘忆少城”,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对成都美食的深切怀念跃然而出。前四川文史馆长刘孟亢曾题诗赞曰:“百老同春问醉乡,少城名馔最当行。今朝更觉烹调美,三绝登盘色味香”。这里的“三绝”,即该店的当家菜白肉、小菜和豆花。

每日江头带醉归

“带江草堂”原名三江草堂,于民国26年(1937年)开设于成都三洞桥头,一位名叫陈践石的雅士见此饭馆竹篱茅舍、小桥流水、吊脚小楼、花草相衬,遂从杜甫诗“每日江头带醉归”中,摘取“带江”二字赠与店主邹瑞麟。“带江草堂”从此与文人雅士结下不解之缘。

1938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到成都筹备抗日美术展览,成都文化名人、藏书家严谷孙先生在带江草堂宴请张大千。以美食家著称的张大千对邹瑞麟的绝活儿大蒜烧鲢鱼赞不绝口,自此,邹瑞麟就被顾客亲昵地叫做“邹鲢鱼”。

1959年,郭沫若到成都,邹瑞麟专为他做了一道鱼肴,郭沫若见盘中鱼游清水,配料若鲜花,就为其起名“浣花鱼”。时值“大跃进”高潮,逸兴遄飞的郭沫若留诗曰:“三洞桥边春水深,带江草堂百花明。烹鱼斟满延龄酒,共祝东风万里程。”

1983年,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再度品尝带江草堂的鱼肴后,当场作画赠于邹瑞麟并题曰:“鱼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熊掌而取邹鲢鱼也”。文化名人巴金、沙汀、李劼人、王朝闻、关山月、欧阳予倩、吴雪等,都曾慕名到带江草堂就餐。

小小商招趣有加,味腴菜馆涴秋茶。

临时生活维持处,不醉无归小酒家。

抗日战争期间客居四川的黄炎培先生,对四川饮食产生浓厚兴趣。他的《蜀游百绝句》就有一首专讲成都餐饮的店招:“小小商招趣有加,味腴菜馆涴秋茶。临时生活维持处,不醉无归小酒家。”

“涴秋”是一个小茶社,“生活维持处”则为一家公寓,“不醉无归小酒家”得名于一首竹枝词“菜根滋味竞芳菲,不醉无归醉莫归”,“味腴菜馆”则是一家主营温江炖肉的餐馆。

一首短诗里竟有四个店招,足见黄老先生文学功底之深厚。简单来说,“不醉无归小酒家”的店名最具人文关怀,不仅显示菜品是佐酒的佳肴,而且透出对顾客的殷切关爱与呵护,职业道德也在字里行间表现得淋漓尽致。“不醉无归小酒家”的主打菜肴是家庭风味的小烧小品,以葱烧鱼、红烧舌掌和蒜泥肥肠最受顾客青睐。味腴菜馆,它的得名也颇有意趣。股东们打算经营有名的温江炖肉,借用《南史》中“食止一日,膳有鲜腴”之意境,将店名起为“味腴”,有菜肴味鲜肥美之意。

由于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成都的一些餐饮老字号的店招已成了沧海遗珠

然而,即便如此

历史总不会抹去它们曾经拥有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