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画了四十年的竹子,留下一幅《墨竹图》,如今价值500多万!大文豪苏东坡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2.”在中华文化几千年文化发展史里,竹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又与“梅松”合称岁寒三友,文人墨客围绕着“竹”这一主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绘画作品。

3.竹子出现在绘画作品中,最早是在南北朝时期,那时候的人们虽以竹入画,但是仅作衬景而已。

4.到了唐代以后才开始出现单为竹而作的绘画作品,竹画发展到宋元时期则逐渐由单纯的表象功能,转变为文人墨客笔下主要用来表情达意的文化意象。

5.几千年来,中国人依竹而居,杖竹而行,竹子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寄托着文人的人格追求。

6.在一众画家之中,最以画竹而广为世人所知的,要数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以及他的名作《墨竹图》。

7.清康熙三十二年,郑板桥郑板桥出生在一个清贫的文人家庭,19岁时得中秀才,一心渴望平步青云,但是世事哪能皆如意,没能一举夺魁的郑板桥为了生计只好去私塾教书,后来又前往扬州,卖画为生。

8.迁居扬州时,郑板桥正好三十岁,孔子曰:“三十而立”,可是对于三十岁的郑板桥来说远大理想,文人风骨远没有一家老小吃饱穿暖来的紧要。

9.到雍正十年得中举人为止,郑板桥才终于结束了他卖画为生的十年生涯。

10.四年后也就是乾隆元年,郑板桥及进士第,先后担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共计十二年。

11.为官期间郑板桥坚持“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12.奈何官场黑暗,容不下他这样的忠臣良士,终遭贬庶的郑板桥写下了“乌纱掷去不为官,写取一枝清瘦竹”,更有名言“难得糊涂”传于后世。

13.既于仕途不利,郑板桥便又重拾前事,卖画为生,而他画得最多的就是竹子。

14.郑板桥曾言:“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15.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说自己画了四十年竹子,白天画晚上想,最后终于削繁就简,画出了清瘦的竹子,与自我中找到了创新。

16.这幅《墨竹图》就是郑板桥晚年的代表作,画中的竹子非常符合郑板桥自己描述得“清瘦”二字。

17.郑板桥的竹子是独特的,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18.既无所师承又取法于千变万化的自然之中,因此郑板桥的作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而今,我们将此作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博物馆级别的复刻,复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以便于大家学习临摹#国画##书法#。

20.清郑板桥《墨竹图》国画成人高清复制微喷毛笔书法字帖临摹手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