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中,英雄辈出,众多群雄谋士都被作者一笔带过,而陈宫作为一个与魏蜀吴三国鼎立基本不相关的人物,作者却费心思在他的事迹上。“白楼门吕布殒命”一回,以陈宫的决绝与吕布的求饶对比,将陈宫这个人物推向了他人生的顶点。

所以才有了“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这样的评价。

三国时期有一种武将排名流传于世: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其中,曹操排在了第十位,而吕布则排在了第一位!

曹操善揽人物,想到吕布勇冠三军,自己麾下的所有将领难敌其手,心中就活泛起来。

吕布又看见侧立的一边的刘备,急忙哀求道:“玄德,你当初困顿之时,是我收留于你。你今日为曹公座上客,现在绳绑我甚紧,你难道不能替我进一言吗?”

刘备脸上木讷未发一言!

曹操心中有了决断,就唤人替吕布松绑,意欲收服吕布成为自己的麾下之将,曹操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对各方人才渴求甚大。

看到数人向前欲为吕布松绑,本想静观事态变化的刘备终于坐不住了,他越众而出阻止松绑之人,然后仰头对曹操道:“不可!曹公不见吕布如何对待丁建阳、董太师乎?”

丁建阳是丁原的字,董太师指的是董卓。丁原和董卓皆视吕布为心腹,且吕布还称呼董卓为义父,但二人皆被吕布亲手砍下脑袋。

这可真叫一语惊醒梦中人!曹操为何等聪慧之人,他刚才因为动了惜才之心有了收服吕布之念,现在经刘备点醒,遂颔首同意,那些松绑之人也就退回原地。

吕布眼见自己的好事被刘备喝破,心中懊恼万分,遂大声呼道:“大耳贼,你是何意?”对于这种将死之人所言,刘备就权当没听见,不予理会。

吕布的命运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陈宫!

曹操与陈宫单独相处的时候,曹操的心情很复杂。正是因为陈宫,自己从东郡走向兖州,开启了今日掌控兖州、豫州的局面。还是因为陈宫,险些使自己全盘皆输。

曹操思念至此,不无得意说道:“公台,你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日如何?”陈宫脸现倨傲之色,手指远处的吕布道:“正是因为此人不听陈宫之言,以至于此。若是他肯听一半陈宫之计,也未必能被你所擒。”

曹操笑道:“哈哈,你看今天这事该怎么办呢?”陈宫叹道:“我自行选择的道路,终无悔也,眼前之事,唯死而已!”

曹操摇摇头道:“你如此轻易死了,难道不顾念你的老母吗?”聪明人在这种时候,一定会涕泪横流,尽力表现出不能为母尽孝的悲痛之情,然后曹操便可以就坡下驴,以成全孝道为名,宣布赦免。

然而,令曹操没想到的是,陈宫的确是接过了孝道的话头,但却不是以此求生,而是以此求死。陈宫道:“陈宫知道,若以孝治天下者,不会害人之亲,我老母亲能否存活,唯在明公一念之间。”

陈宫此刻已不再骂曹操为“逆贼”,而是像从前那样,称为“明公”,说明他自己虽然不怕赴死,却也希望曹操能赦免其家人。

曹操再追问:“难道你不顾念自己的妻儿吗?”“陈宫还知道,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我的妻儿能否存活,还在明公善念。”陈宫说到这里,不等待曹操回答,起身向外走去,边走边说道,“请出就戮,以明军法。”

完了,彻底没辙!曹操只见过巧舌如簧以求活命的人,却从没见过雄辩滔滔只求速死的家伙。陈宫主动要求行刑,义无反顾地走向了绞刑架,看着他决绝的背影,曹操再也没忍住,终于怆然涕下。

陈宫死后,其家人由曹操供养,并为其母送终,陈宫的女儿长大后,曹操又为她操办了出嫁事宜,比当初陈宫跟随自己时还要丰厚。

@新锐历史

三国时期,吕布和陈宫都死在了白门楼,但二人悲剧的原因却完全不同。吕布可以说是“跳槽”专家。他先后投过丁原、董卓、王允、袁绍等,最后还想投降曹操,结果命丧白门楼。

与吕布相反陈宫则是有点从一而终的味道了,曹操谋刺董卓未遂,被到处捉拿。他逃到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手下的人抓住。陈宫认为他是一条汉子,就弃官和他一块逃走。

哪知中途曹操多疑错杀了好人吕伯奢一家,而且还发表了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觉得此人乃“狼心之徒”,于是又弃曹而去。几经周折,最后才选择了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