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中国人骨子里的风雅

淘金老人

日前收到我的老三届同学李昌俊、张汝光发来的两首“书房贺诗”,让我感动不已。

其一为李昌俊观无怠斋书房有感,诗曰:

曾经自诩好读书,

恃才怠学自固步。

今日得观无怠斋,

汗颜仰视愧不如。

书香四溢藏万卷,

瀚墨学海堪称儒。

书生本是农家子,

寒窗苦读奋斗路。

自强不息克万难,

宝剑锋从磨砺出。

持恒早读数十载,

笔耕不辍闻鸡舞。

厚积薄发思如泉,

著作等身天不负。

为人立品岩上松,

为官清廉政声著。

全民阅读引领人,

踔厉奋进不止步。

初心如磐志不改,

筑梦中华展宏图。

其二为张汝光所赐,小序云草献五律一首,借以贺我的无怠书屋:

官正文名远,

斋拥翰墨城。

有心究万卷,

无怠起三更。

著作等身厚,

华章望星空。

书香家国透,

晚岁自天成。

“持恒早读数十载,笔耕不辍闻鸡舞。”书房对于读书的人,是一个找回自己的微型宇宙。在这里,可以一个人静静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与生动,聆听时间流逝的声音,让内心在喧嚣浮躁的红尘中保持柔软和温度。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在书中人,我们往往可以经历种种与现有人生不同的人生。写作,是书房中另外一项美好的事情。我笔写我心,不关乎文笔,只关乎记忆和感悟。书房不仅是放书的地方,它还是一个独立思考、阅读学习的空间,是智慧的开端和思想的源头,更是一个陶冶情操的寄寓之所。书房寄托着主人的志和情,文雅精致、意蕴深远,是一个灵魂的寄托之所,书房既是物质追求更是精神寄托。

“有心究万卷,无怠起三更。”自古书房就是文人的圣地。藏书万卷,戏墨自娱,咫尺之内获千里风景之想。进可奋发学习,博取功名,退可躲进小楼,闲度日月。一间书房,是只属于自己的一方秘密世界,可读书学习,可工作研究,可煮茶,可论道,亦可安心。一间书房,能给予人半世温暖,正如苏轼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一间书房,最能滋养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行为。在情与物的相和中,有书房的陪伴,便足以慰藉风尘。书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一种生活空间、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书房是文人心灵寄托之所。书房不仅是看书、写作、藏书的空间,里面还蕴含着情怀和传承。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家园在吾心,担当在吾身,这便是书房承载的文化精神。

郑板桥曾自题书斋联:“穷于笔墨贫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还有一些书房联,我特欣赏:“无事此静坐,有情且赋诗”“明月同行如故客,异书难得比高官”“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斩蛟龙”“东壁图书园翰墨,南华秋水北苑春山。”清代史学家黄宗羲一生博览群书,作文惜字如金,因此,把自己的书房取名惜字斋。刘禹锡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亮的“茅庐”及扬雄的“玄亭”相提并论,借以表达其安贫乐道的生活追求,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为“老学庵”,出自“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以此表示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的勤奋精神。

读书,不是只为了拿文凭或发财。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不是学历,而是不管在什么环境,你都知道要成为哪种人。好好读书,自觉修为,它会让一个人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在所有成功路上折磨你的,背后都隐藏着你奋发向上的动机。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努力。人生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人安全感。别人拥有的,不必羡慕;只要努力,时间都会给你。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在这几句话中:对时间的态度,强者惜时,弱者等待;对挫折的态度,强者改变,弱者抱怨;对他人的态度,强者搭桥,弱者筑墙;对成长的态度,强者自洽,弱者自卑。珍惜时间的最好方式,是用时间成就更好的自己。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真正的高手都能高效地利用时间。“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人生如同浪潮,每一次触底,都为下一次反弹蓄力。只要直面挫折,做出改变,不断提升自己,下一次就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生命的意义,在人与人的相互照亮。生活千种,人各百态,别总盯着别人的生活看,学会理性地控制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往往不是突然拉开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拉开的。

书房,中国人骨子里的风雅。文人的书房,不是为书而设,而是为人而设,在于它的环境、气氛,营造一种超然洒脱的境界,是寄情于景的一处载体。书房具有高洁清雅之意,那些带着岁月沉淀的文人雅韵之美,成了无数人向往的正心之道。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书房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物质呈现,通过书房,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的内心风景。精神世界的丰富,主要来自阅读。如饥似渴的阅读,本身就是青春心态的一种生命状态。

2022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