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5月,成都铁路局工程队在施工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座东汉三国时期古墓,墓志里写有貂蝉二字。由于这件事的出处来自于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主管的双月刊《文史杂志》,因此具有官方权威性。综合《文史杂志》的记载和其他史料可知,貂蝉在历史上应确有此人,并且在后来入蜀定居,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的时候,通过对貂蝉的人物形象进行润色和加工,才有了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美人计和凤仪亭经典故事。

从《文史杂志》可知,当年成都铁路局工程队在成都市郊外宝成铁路分段进行挖土作业,结果推土机挖着挖着,突然陷进一个大坑。为了把推土机抬出大坑,工人们就下去取土做准备工作,这时候有人发现所谓大坑为砖室结构,四周还有壁画,因此有经验的老师傅当即判定这是古墓。由于施工任务紧迫,工程队并没有通知文物部门,而是自行发掘,从中挖出石门,人体小腿骨,头发和墓志。至于墓志上写了什么,据当时在现场围观的成都市38中历史老师林耀青回忆,墓志刻有“夫人乃貂蝉之长女也,随先夫人入蜀……貂蝉,王允歌伎也”等关键信息。遗憾的是,这座与貂蝉有关的古墓很快就被回填,墓志也被附近村民捡走,在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这段记载来自于官方刊物,因此真实性很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1971年由成都铁路局工程队在施工时发现的古墓应为貂蝉长女墓,而貂蝉确实是王允歌伎,后来还结婚入蜀,起码生育了好几个子女。从这个角度来看,貂蝉绝非戏说,而是历史中真实存在。

其实有关貂蝉的记载,最早在《三国志·吕布传》中曾提到“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但仅凭《三国志》还证据不足,毕竟书里面没直接点名。等到唐朝人在编纂《汉书通志》的时候,第一次提到“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不过这里面记载的姓名却叫刁蝉,而且变成曹操进献给董卓,但具体情节已和后来的《三国演义》相差不大。元朝末年《三国志平话》流行的时候,书中记载为“王允用计进貂蝉诛董卓”,可以被视为《三国演义》美人计和凤仪亭的雏形。再结合貂蝉长女墓墓志来看,貂蝉属于歌伎并曾隶属于王允应为史实,至于有没有献给董卓,需有朝一日找到墓志才能发现答案。

此外有关貂蝉长女墓墓志上提到的貂蝉入蜀一事,在真实的历史中为最早一次湖广填四川。另据东晋《华阳国志·蜀志》可知,刘璋为益州牧时,四川总人口为80万,而刘备在夺取益州以后,曾从荆州一带移民10万人入蜀,等到刘禅投降的时候,益州总人口达到108.2万人。因此我们可以进行合理推测,那就是貂蝉在离开王允以后曾到荆州定居,和当地人结婚生育,然后当刘备下令移民的时候,貂蝉全家自然迁往益州。

虽说《文史杂志》对于我们破解貂蝉之谜起到关键作用,但研究历史离不开多角度思维。毕竟根据河北永年地方志可知,当地曾出土过北宋乾兴元年,即公元1022年所立的一件八棱形石柱,上面提到“永年县貂蝉村”这个地名。那么这里的貂蝉村因何得名,与貂蝉又有何关系,仍需继续深入探讨,同时离不开考古的支撑,还望今后有更多考古工作介入,便于我们不断发现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