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宜君】宋亚萍在她的《初遇宜君》文章中说,“不是第一次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却是第一次在夏季遇到一个如此清爽干净、惠风和畅的小城,更像是偷得夏暑半日闲。”

因工作关系,这个夏天,我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宜君。

宜君位于铜川市北部、陕北南缘,属子午岭山系。夏季平均气温19℃,森林覆盖率53.83%,被誉为秦岭以北最大的一叶“绿肺”,素有“中国避暑之城”的称谓。

我们一行从南通兴东机场坐飞机到陕西咸阳机场,跨越了大别山、巫山和秦岭等大小山脉。从咸阳驾车不足2小时,走进宜君遍布于川塬山岭间的一座座美丽乡村,与大自然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享受了一次慢节奏的绿林之行。

汽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窗外的环境也随之变化,时而整齐的梯田呈现眼前,时而密林遮住了视线。行程的劳累顿时被宜君舒适的气候冲淡了许多,这里真不愧是避暑胜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远处看,宜君就坐落在黄土高原南缘子午岭的桥山余脉上。子午岭横跨陕甘两省,又名横岭。泾河与洛河分别流经其西东两边,因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名子午岭。黄帝陵位于子午岭的桥山之巅,又被人们称作“圣人条”。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众多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

同车的宜君县人大的张主任,他对宜君历史很有研究。跟我们介绍了“宜君”名字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隋炀帝是个喜欢享受的皇帝,在位期间,废弃了父亲隋文帝定的都城长安,大肆兴建东都洛阳,并且计划把都城迁往洛阳。在这期间,带着大臣,妃嫔,向东北出巡,完全没有目的地,只要他喜欢,就停歇三五日。就在隋炀帝前行的路上,有个土山梁,山梁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隋炀帝来到殿前,看到上书“宜君殿”三个金色大字。他看了非常高兴,便决定在这里留宿一晚。第二天一早,天气清凉,隋炀帝带着臣子们,欣赏这山上的美景,只见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隋炀帝心有所感,便决定不走了,留在这里。这时,老百姓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后来隋炀帝迁都洛阳,每天还要来这里消暑。

据说“宜君县”的宜君二字正是宜君殿这个殿名演化而来。不过这只是民间传说罢了,其实,早在北魏期间已经设置了宜君县。此后宜君县这个名字便没有变过,一直沿用至今。

宜君置县历史非常悠久。北魏太武帝真君7年(446年)撤销了宜君护军,开始设置宜君县。宜君县历经1600余年历史,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宜君县东北的彭镇是颛顼之孙彭祖的故里,现在彭镇有彭祖大墓、彭祖祠等。

宜君县城在古代一直作为中原地区通往北疆边塞的重要通道和物资供应驿站。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地,于是宜君县城周围关于宋代杨家将征战的遗址、传说故事家喻户晓。宜君县有中国最早的战国魏长城遗址,比秦长城早144年,距今2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距今1400多年的西魏和北魏以来的石窟和摩崖造像,不但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对研究我国自北朝至唐宋时期关中北部人文历史发展也很有意义。这里是药王孙思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里充满着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孟姜女、杨家将的各种传奇和故事,有历朝历代英雄人物征战留下的遗迹。

三秦大地历史悠长,地名或遗韵深远或别致有趣。“宜于君来”是宜君县名的一层含义。这个山梁上的小城,地域狭小,一条街包含了全部的党政机关、医学工商。县城在山梁上,东侧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名叫花溪谷。宾馆就在花溪谷边上,第二天一大清早,掀开窗帘,但见远处的山峦被云海萦绕着,宛如仙境一般。看一看那朝阳下的云蒸霞蔚,便觉心旷神怡,乳白云海衬着淡蓝天空,朝霞微酡,古时颜色一词“海天霞”来形容最为贴切了。

地福有福地,君宜来宜君。如果说,我生长的城市盐城的夏天是热烈奔放的,那么宜君的夏天则可以用多情温柔来形容。县城所在地处于周边比较高的一个位置,所以无论走在什么地方,你都可以感受到不远万里翻山越岭而来的风,像是在倾听旅人的故事,更像是在诉说沿途风景的美妙。

“山水,性兮之所适。”三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但延续的故事没有结束。宜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宜君人在山水间诗意栖居,找寻生命的意蕴。 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悠闲自在。她少了几分大都市的繁华喧嚣,却多了几分清净安宁。

我说,宜君是陕西最美的会客厅,是一座来过就会让人留恋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