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蒸菜那是相当煽情

说起蒸食,脑海里即涌现出儿时母亲蒸艾蒿馍馍、叶儿粑的情景。总是黑不溜叽的灶房头,那个不大,有些油光发亮的竹蒸笼里,常堆放着红苕、洋芋、芋头之类的粗杂粮,既是主食又是菜。偶尔,逢到父亲发工资,母亲也会做一次粉蒸肉或粉蒸排骨、肥肠什么的。由于受母亲和父亲的熏陶,从童年到少年,灶房在我心中总显得很温馨,很有期盼的。少小离家后,那热气腾腾、香风弥漫的各种蒸食,也随生命的缓缓流失,凝结成记忆中难以忘怀的情殇。但却促成了我在知天命之年,抛开其他,学习研究起川菜烹饪与文化来。这恐怕就是传说中的缘分,或者说是一种宿命吧。

说起“蒸”,在川菜烹调技艺和饮食文化中,自从有了‘蒸’,饮食业中就逐渐形成了个‘燕蒸帮’,成为行道中技术实力强大的专做席桌的行帮。而将蒸的技法运用得让人叹为观止,甚而推向极致的,莫过于遍布四川山乡的“九大碗、八大碗”,其中的“三蒸九扣”菜肴,以及竹子编制的各式大小蒸笼,将烹饪技艺、饮食文化与农耕文化和谐相融,放眼望去,简直就古老、完美得令人心潮澎湃,遐想联翩。

‘蒸’,在川菜烹饪中是一个专门工种,也就是专做蒸菜的师傅,以前叫做“笼锅师”、“笼锅匠”。特别是过去包席馆的笼锅师更是十分重要。包席馆专做包席筵宴或红白喜事之流水席,一桌席的菜肴笼锅上要出大部分,尤为“三蒸九扣”类的席桌,笼锅师傅更是主角。另外还有专营蒸菜的饭馆,那笼锅师也是绝对得掌灶把笼的。

传统垻垻宴中的“三蒸九扣”,民间叫做“九斗碗、九大碗”。所谓“三蒸”,即清蒸、旱蒸、粉蒸。也就是说蒸菜中连汤带水的称为清蒸,像清蒸鸭、清蒸鸡、清蒸甲鱼、清蒸鳜鱼、清蒸江团等;不加汤水将主料码味直接蒸制的叫旱蒸,如咸烧白、甜烧白、八宝饭等;用炒制过的米粉拌合主料入笼蒸制的即为粉蒸。

三蒸九扣菜中,最重要的几大蒸菜,行业中称为“四道皮”,即带皮的猪肘,咸烧白、甜烧白,粉蒸肉。这四款菜是九大碗的代表菜,是不可或缺的。倘若这四款菜未上齐,客人不会轻易放筷离席,若缺了其一二,私下则会言其“不地道“。

三蒸九扣中的“烧白”,是四川之独特叫法,江南和北方叫“扣肉”或“扣碗”。对大多数川人来说,也是一道有着温馨美味记忆的大菜。每当提起这道菜时,就会想起儿时随父母去吃席(婚寿宴喜酒)时,总会端上来的那一盘皮红亮肉软糯,用筷子夹起来还闪悠发颤的五花肉,故而民间戏称为“拈闪闪”。

虽说是扣肉,但川菜谓之“咸烧白”,咸鲜得浓烈大方,油亮棕红的色彩中,恣意袒露出她的丰腴性感。而与咸烧白相对应的一道甜菜即是甜烧白。“甜烧白”,则是香甜得风骚有加。有不少人说甜烧白与夹沙肉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其实不然,虽然都是三蒸九扣中的甜食,但两者却和而不同,各领风骚数百年。甜烧白需要将五花猪肉烧皮、上色成棕红,心子多用洗沙或红豆沙,糯米饭要用红糖、猪油拌合,方才上笼蒸制,如此叫甜烧白;而夹沙肉则不需治皮,保持原色,心子多用黑芝麻,类似汤圆心子,糯米饭不用红糖,加白糖、猪油、果脯拌合。但两者也都可以加半个蜜樱桃或车厘子,卷制成龙眼甜烧白。

但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竹笼蒸制的菜品中,最具风情、最有风味的还是小笼粉蒸牛肉、粉蒸羊肉,已有百十余年的历史,是一款纯粹的民间风味小吃。在四川各地乡镇上,都不难看见摆在街面上的一大锅豆花,以及旁边另一口大锅上放置的一叠叠小笼粉蒸牛肉、粉蒸肥肠,那腾腾热气,股股香风,无不引诱着熙熙攘攘赶场或游逛的人群。

四川蒸菜的火候与调味十分讲究,也因菜而异,如旺火急蒸、微火慢蒸、中火快蒸、放汽蒸、复蒸法等不拘一格。原料加工去异味,蒸前码匀入味、蒸后补味、味碟调制等均有章法。8xk川味坊四川美食网

四川蒸菜的奇妙之处,并不亚于川菜其他品种。其不同蒸法、各异盛器、各种调料等,形成了清淡、浓郁、香鲜、醇厚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风味,“浓妆淡抹总相宜”,只有亲自品尝才可以真正体会到其中真谛。

《四川省志•川菜志》编委会副主编 川菜文化学者 《百年川菜传奇》《路边 的川菜史》

《辣麻诱惑三百年》作者 图文原创 江湖饕客·向东 20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