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的孩子读了很多成语书,但是仍然不会运用,这是怎么回事呢?究其原因,可能是读的量不够,那这里的量是数量,也是质量。

2.多少才算数量多呢,市面上的成语书那么多,读多少没有一个定论,但是质量我们却可以把控。

3.有质量的成语阅读如何实现呢?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阅读、摘抄、运用、回顾。

4.阅读不难理解,无非就是读成语故事。

5.摘抄也不难,认为好的可以用到的成语摘抄到自己的摘抄本上。

6.但是实际中很多孩子摘抄完了也就完了,摘抄本甚至都不会翻出来看,更不用说运用了。

7.比较好的方法,摘抄后的素材,要马上用上,也就是用摘抄到的几个成语,写一段自己的小文。

8.这个也可以理解为“输入-输出”闭环吧。

9.另外,摘抄一定要分类,有了这些分类,孩子就可以从各种成语阅读中,摘取我们想积累的素材,比如今天看书有描写人物表情的成语特别好,那么就把这个成语摘取到人物表情的标签下,作为积累。

10.今后写作文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摘抄本作为工具书来用。

11.摘抄完后要定期回顾读一读,如果是每天摘抄,那么周日的时候,就把这一周积累的成语,找出最经典吸引孩子的让孩子读一读、背一背。

12.这个过程很有效但是这个分类过程确实也会花很多时间。

13.现在只要是三年级以上娃的家长,都应该能体会“时间紧,任务重”这句话,貌似现在一、二年级的家长也开始叫苦连天了。

14.那么如何在这个分类上下功夫就成了一个问题。

15.这个暑假,发现了一套很好的成语书,它满足了我们的分类需求,不用再去摘抄、分类整理,因为它已经按照我们的需求全部整理好了,孩子只要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相关分类中查找运用就可以,完全可以把它作为成语工具书使用。

16.另外,平常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成语,可以按照书中提供的例句开仿写造句,从而变成自己可运用的成语。

17.这套书就是《一读就会用的分类成语故事》,它把成语按照含义和应用场景分类,比如:人物外貌、情绪和神态、生活和家庭、财富和价值、技艺和文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