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九年,袁绍的两个儿子为争权互相攻伐,被曹操逐个击破后,曹操来到袁绍的坟前吊唁,谁知谋士许攸竟醉醺醺地道:“曹阿瞒,要不是我,你得不到冀州!”许褚听后,大怒:斩了他!

出卖旧主,献计奇袭乌巢的许攸志得意满,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曹操不敬,结果,他自己恐怕都想不到,曹操对他的纵容,不代表其他人也能容忍他,许褚便是如此,直接给他一刀砍了。

“刚得冀州,就杀了首功许攸,你让我如何面对天下人?”

虎踞高位的曹操怒目圆睁,冲着许褚嘶吼。大殿内乌压压地跪下一片大臣为许褚求情,虽然只有荀彧的劝说有效,可曹操素来喜欢许褚,自然是“雷声大雨点小”,从轻发落。

出了大殿的许褚向荀彧道谢。“你干了主公想做却不能做的事,他爱你还来不及呢。”荀彧神秘一笑,自以为看穿了曹操的面目,但这次他却是料错了。

回转后殿的曹操,并没有荀彧想得那么开心,而是站在空旷处仰头望天,一滴清泪从脸颊滑落到浓密的胡须上,喃喃说道:“许攸和袁绍都是我少时好友,如今两人合力杀了另一个,剩下的又被我所杀,我曹孟德为这天下,失去了太多。”

言语之间,曹操的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

年轻时的曹操可谓是混世魔王,终日和袁绍袁术两兄弟、张邈许攸哥几个吃喝玩乐度日。兴趣来了那是好事坏事啥都干。

就说有一次抢劫大户人家的新娘,跑的时候把袁术给留了下来,被一顿好打,所以两人的关系一直不好。

作为世家子弟,年纪到了就必须进入官场,承担起家族的重任。

若是太平盛世,大概率是互帮互助,形成个小团体共同发展。可生逢乱世,个人的命运和选择便不由自己左右了,当时的曹操做梦都不会想到,三个好友都会死在自己手里。

兄弟几个之中基础最好,发展最快的要数袁绍。他袁家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虽是庶出的袁绍,却得到了叔父袁槐的看中,一路青云直上。到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盟主,曹操也得听令。

只是各路诸侯都有自己的私心,所以在董卓烧了洛阳去长安之后,就分崩离析。

只有曹操孤军追击,被埋伏了一阵。族中子弟损失惨重,却也博得个忠肝义胆的名声,为以后的招兵买马奠定了基础。

袁绍回到河北,各方纷纷来投,很快就占据了青幽并冀四州,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

反观曹操就比较曲折了,费了老大劲才在兖州豫州站稳脚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干掉了自己的第一个好友张邈。

那是在曹操父亲被杀,攻打徐州的时候。张邈在陈宫的劝说下,把吕布给迎了进来,企图给曹操来一手偷家。结果吕布进来后和陈宫一商量,就把张邈给架空了。

架空也就算了,那二位还不是曹操的对手,僵持了一段时间后被曹操击败。张邈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去投奔袁术,路上被不爽的手下给杀了。

吕布和陈宫去了徐州跟刘备对线,曹操迎回天子后,也站稳了脚跟。

羽翼丰满的曹操,很快就再次征伐徐州,干掉了陈宫和吕布。从此坐拥三州之地,成为仅次于袁绍的霸主,可一山从来不能容二虎,两个人的决战也就不可避免。

这个时候,许攸已经是袁绍的谋士,让袁绍对付曹操的计谋也相当狠辣。

在两军对阵时,他建议利用袁绍的优势兵力,分出一部分偷袭许昌,控制住天子,这样一来,曹操就失去了大义的名分,必然会迅速回援,届时大军随后掩杀,必能大获全胜。

计策是不错,也很有操作性,再不济试试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可袁绍仗着自己兵强马壮,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认为只要堂堂正正作战碾压过去即可,不用耍那些阴谋诡计。

这让许攸很慌,而且袁绍帐下的几个军师,平日里都是勾心斗角之辈。就在这个节骨眼,另一位军师审配还把许攸犯法的家人给抓了起来。

许攸心一横,干脆去投奔了曹操。

此时的曹操正式一筹莫展的时候,兵力拼不过,粮草也拼不过,还找不到破局的点,听到许攸来投的消息,高兴的鞋子都忘了穿出来迎接。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许攸献计:“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火烧乌巢之计,让袁绍大败于官渡。袁绍战败后病死,许攸本是立功之人,奈何他狂妄,认为没有自己的计谋,就没有曹操的胜利。曹操能忍,但对他忠心耿耿的许褚忍不了,直接先斩后奏。

许攸曾是曹操的朋友,后是曹操的功臣,可龙眼无恩,身为臣子还妄想说自己比主子强,那能是对吗?

就这样,曹操踩着昔年好友的尸骨,踏上了三国霸主的王座。

时光荏苒,清风西来。

暮年的曹操说过这么一句话:“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个三国人物,把孙刘联盟压制得死死的,终生没有称帝。或许,在他心里,最想要的还是年轻时的那个志向:征西将军,曹孟德。

可又或许,他生前已经在为称帝做准备,只不过没有碰到合适的时机。毕竟,对于做“大汉忠臣”这件事上,在荀彧死的时候,曹操就已经做了选择,决定不回头了,或者说也回不了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