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刘邦旧伤发作,临死前给陈平下令:“提樊哙的人头过来见我。”陈平领命,带着周勃去找樊哙。半路上,陈平突然忧心忡忡对周勃说:“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如果杀了她,咱们肯定也没命了!”

刘邦从一个混混当上了皇帝,开创了王朝,离不开身边能臣良将的辅佐。如果说文官里萧何最得刘邦信任,那么武将里就是樊哙了。

樊哙戎马半生,对刘邦忠心耿耿。在鸿门宴上,樊哙挺身而出,帮刘邦解了围。可刘邦在临终前,却给身边的陈平一道难以完成的任务:处死樊哙。

古时候的皇帝,最怕手底下的武将功高盖主,他们素有战功,手中又掌握着军队,一旦有反叛之心,朝廷就会陷入被动,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会拿功臣开刀的原因。

樊哙作为刘邦身边的大将,不仅是他的手下,还是他的妹夫。刘邦娶了吕雉,樊哙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嬃。当年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就已经和樊哙相识,两人的关系也一直不错。

后来刘邦起兵,樊哙二话不说跟了刘邦,在前期的作战中,樊哙屡为先锋,攻城时每每身先士卒,不仅赢得了战功,也赢得了刘邦对他的信任。

刘邦去参加鸿门宴时,身边带的就是樊哙,在危难之际,樊哙闯入帐内,凭借着英武的表现,为刘邦争取到了逃跑的机会。

项羽死后,刘邦统一了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封了不少异姓王。后来一些异姓王起了谋逆的念头,刘邦便任命樊哙做征讨叛军的主将,南征北战,平定叛乱,这才把汉朝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因为功劳甚大,他在朝中兼任了大将军和左丞相两个职务,刘邦赏给他五千四百户封地,封他为舞阳候。

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大将,刘邦为何会猜忌他呢?

之所以要杀樊哙,是因为朝中有人在背后挑拨二人的关系。公元前196年,刘邦亲自带兵平定了英布的叛乱,但是这场战事,也给他留下了一道箭伤,回到长安之后,刘邦旧伤复发,只能谨遵医嘱卧病在床。

可当时燕王卢绾发动了叛乱,急需有人前去平定。刘邦选择了樊哙,让他单独领兵平叛。可樊哙前脚刚走没多久,后脚就有朝中的官员,在面见刘邦的时候对他说:

“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二人早已经串通一气,一旦大王归天,恐怕朝中将会有巨变啊!”

刘邦一听,认为对方说得不无道理,此时的他已经不在乎樊哙是否忠心了,作为皇帝,他要做的就是把一切对西汉的不利因素,都扼杀在摇篮里。

樊哙出兵之后,刘邦的身体每日况下,在他病重的时候,他单独召见了陈平和周勃,制定了一个斩杀樊哙的计划。刘邦让陈平带着圣旨去军中召见樊哙,再让大将周勃暗中相助。

等骗出樊哙之后,直接将其斩杀,再周勃接替主将一职,继续平定燕王的叛乱。两人领旨之后,心里却犯了难。

因为樊哙是朝中的老将,他对刘邦的忠心大家都有目共睹。另一方面樊哙和刘邦还是连襟,一旦刘邦病逝,吕后势必会掌权。

如果她们杀了吕后的妹夫,恐怕到时候自己的小命也保不住。可是刘邦已经下了死命令,让二人带着樊哙的脑袋回来见他,如果不杀樊哙,回去之后也是死路一条。

就在二人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陈平提出来一个建议:“不如我们将樊哙押送回长安,回来之后,大王要杀要放,都由他来处置。”

周勃觉得陈平说得有道理,二人一拍即合,宣读了旨意之后,押着樊哙踏上了回长安的路。

还没等他们回去,先传来了刘邦病逝的消息。二人赶忙带着樊哙回到长安,面见吕后,说明了情况。因为樊哙没死,陈平和周勃也保住了性命。

为了赢得吕后的信任,陈平还主动选择留在长安,他也被吕后封为郎中令,继续辅佐刘盈,后来还成为了当朝的宰相,晚年得以善终。

那么问题来了,陈平为什么没有执行刘邦的命令呢?难道他已经推算出了刘邦驾崩的时间?

其实他只仅仅采用折中的方法来保全自己。

陈想平玩一招金蝉脱壳,将一颗烫手山芋甩给刘邦。擒住樊哙,不取其性命,装入囚车押回长安,要杀要剐凭皇上定夺。

处死樊哙这个巨大难题,陈平看似轻松简单,实则步步惊心,稍有差池就万劫不复,要换其他人,真不一定能如此完美处理,光是借鉴这个方法,就可以使人获益匪浅感触颇多。陈平这招滴水不漏,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