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明末张献忠到四川发布七杀令,杀人极多,四川有记载这些事的书籍吗?

张鹏翮:那时四川人已经被杀戮殆尽,没有人记载这些事。

康熙:你父亲今年八十七了,按时间推算,张献忠入川时他也有十七八岁了,肯定有耳闻目睹过这些事,你回去问问你父亲,问清楚了写个折子给我呈上来。

张鹏翮:知道了。

张鹏翮,字运青,当时任户部尚书。他的父亲张烺,字冲寰,号松龄,四川遂宁人。张烺生于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到1637年陕西的农民起义军南下进入四川,张烺的父亲张应礼被诏封为怀远将军都司佥书(正三品,相当于将军的副手)参加剿贼。第二年,明军在梓潼大败起义军,李自成带残部逃往湖北,张应礼率军沿沔水追击,但是由于追击太远,孤军深入,最后在混战中被起义军杀害。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在重庆战败后沿涪水退到遂宁,当时张烺及族人都在遂宁城中,张烺由于担心孤身在乡下的老母亲便只身离开遂宁回家接母亲。第二天孙可望便带兵屠遂宁城,张氏家族无一幸免,张烺成为家族中惟一幸存的人。此后,张烺带着母亲在山林中东躲西藏,才勉强逃过了乱兵的搜索。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张献忠在凤凰山被肃亲王豪格射死,但是遂宁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往来盗匪仍然众多,在常年的躲藏逃匿生活压力之下,张烺的母亲此时也离世了,这时张烺才二十一岁。

张鹏翮将康熙的旨意传达给父亲后,张烺历经两年,在八十九岁的高龄完成《烬余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明末清初张献忠起义军在四川的活动情况,记录了四川经历的那场浩劫,为史书记载研究那段惨痛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