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全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据统计,30岁以上女性约20%有子宫肌瘤。病因尚未明了,因其好发于生育年龄,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萎缩或消退,所以,提示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有关。

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有些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症状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这也是子宫肌瘤最为常见的症状,长期经量多者会继发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除了经量与经期的变化,还有下腹包块(患者可自觉下腹有实性包块,空腹或清晨时明显),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尿急等症,另外,也可伴有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症。

一般来说,根据症状与体征即可判断出子宫肌瘤,必要时可做辅助检查如B超。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抗卵巢激素治疗。中医治疗不仅能改善子宫肌瘤临床症状,控制经量,同时有一定的缩小肌瘤的作用。

针对子宫肌瘤的中医治疗需要3个月以上的疗程,中成药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因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下腹疼痛或痛经有较好的疗效。若子宫肌瘤小于3cm,或虽大于5cm,但患者不愿手术治疗,伴有上述临床症状者,均可选择中成药治疗。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核心病机为瘀血内阻,治疗理应活血化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是子宫肌瘤的表现之一,经期过用活血化瘀药物可能引起出血加重。故应按非经期、经期选药治疗。非经期以活血、化瘀、散结为治疗大法,经期必要时予以止血,常予益气养阴,凉血化瘀止血为治法。同时,临床应用当分清虚实寒热进行辨证选药,常从气滞血瘀、瘀热互结、寒凝血瘀、气虚瘀血辨证论治。

1、瘀热互结证

辨证要点:下腹肿块,热痛起伏,痛连腰骶,经行量多,经期延长;兼见烦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脉滑数。

非经期治法:活血、逐瘀、散结。

常用中成药:宫瘤清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注意经期停用,孕妇禁用。

经期治法:化瘀清热,止血固经。

常用中成药:宫宁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

2、气虚血瘀证

辨证要点: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多,经色紫暗有块,或伴经行腹痛较剧;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黯,舌质胖有齿印,脉涩而无力。

非经期治法: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扶正固本。

常用中成药:宫瘤宁片:每次6片,每天3次。注意经期停用,孕妇禁用。平消胶囊:每次4~8粒,每天3次。用于患瘤日久,正气渐消者,二者均有一定缩小瘤体、抑制肿瘤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孕妇忌用。二者6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一个疗程可停药一个月观察,注意不可过量服用。

经期治法:补气固冲,清热止血。

常用中成药:白柏胶囊,每次4~8粒,每天3次,适用月经特点为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者。益妇止血丸:每次6克,每天3次。适用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淋漓不净,色淡质稀者。

3、气滞血瘀证

辨证要点:下腹部结块,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黯,经血有块,行而不畅,块下痛暂减;伴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非经期治法:行气、活血、散结。

常用中成药:小金胶囊,每次4~10粒,每天2次;红金消结片,每次4片,每天3次;消结安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这3药更适用于乳房肿块胀痛或刺痛明显者,经前加重,经后缓解者。注意经期停用,孕妇禁用。

经期治法:疏肝理气。

常用中成药:逍遥丸,每次6~9克,每天1~2次。有口干、面红、舌红苔黄者,服用丹栀逍遥丸,每次6~9克,每天1~2次。

4、寒凝血瘀证

辨证要点:下腹结块,经行腹部冷痛,经血量少难下,或伴带下增多,手足不温;舌体胖大,紫黯,或有瘀点,苔白厚,脉弦涩或沉涩。

非经期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散结。

常用中成药:桂枝茯苓丸,每次1丸,每天1~2次。注意经期停用,孕妇禁用。

经期治法:暖宫、化瘀、调经。

常用中成药:艾附暖宫丸,每次6克,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