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货币为何最早从贝币开始,因为那时候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大海侵逐渐结束,海平面从比现在高五米的位置逐渐回落,很多早期文明起源都在海边,所以贝壳是最常见的,大小形态也比较适合,此后出现了青铜的贝币,然后是刀币这些,但这些金属货币统一的问题就是兑换存放携带不方便,于是最终,圆形方孔铜币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铸币说简单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牵涉到很多方面,首先要商业流通到相当水平,交易的品类之多,已经不能用交换的方式来完成,其次,必须有长途大规模贩运货物的能力,第三,要有统一的度量衡标准,第四要有高度集权的统一国家,第五要解决技术问题,包括金属的选择,包括防伪,包括规格等等。

作为货币的金属,不能太贵,比如金银,太贵,日常小规模交易,比如吃碗面,那就不可能,也不能太便宜,否则容易通货膨胀,携带也不方便。而在当时,铜就是不二之选。

所以,单纯从货币的角度,也没有啥这个时代那个时代,铜钱用到清朝,难道铜器时代到了清朝吗?真要分,也只能是石器时代,金属时代,化工时代这样分,哪可能有绝对的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为何选铜,主要还是加工保存等多方面考虑,产量比较固定,加工不难不易,成色比较稳定,不像铁器,生铁,熟铁,铸铁,钢各个都不一样。铜钱相对来说也不太容易生锈,这也是个因素。

选择了铜钱作为基础货币,那就要做好防伪,登记好数目,成色规格等等,这样的话,普通老百姓,一贯铜钱,用手掂量掂量都可以初步判定真假,使用起来就非常方便,当然私自筑钱还是有的,但如果成色规格差不多的话,成本也差不多了,那么私铸的利益就不会太大,除非准备谋反的那些,而铸铜刻模子本身也容易被捉,而且汉朝盐铁专营之后,冶炼金属只能是国家的权利,自己再支个炉子,除非炼丹,否则不管炼啥,捕快们很快就会上门了,所以私铸在汉朝以后基本就没有了。所以铜钱贯穿了大半中国历史。即便是明清以银为主,铜钱依然是重要的辅币。

而反观西方,炼铜,对于他们本就是高技术,而且西方的铜矿并不丰富,也没有产生需要大量使用货币的条件,陶罐子,粮食,橄榄油,葡萄酒,这些都更适合交换贸易,没有统一的度量衡,罗马帝国依然是各有各的度量衡,没有真正的大一统国家,所以注定了不可能有大量的货币需求,最多发行纪念价值的金银币而已。金银比较软,熔点低,冶炼相对容易,确实适合打制,问题是币值太大,日常生活很难使用,而且打制出来的形态,规格肯定不能和标准化模制出来的相比,必然大小不一,轻重不等,根本就没有可能进行日常交易使用。某种角度还不如金块银块好用。正如孟德斯鸠说的“以金属作公共的量度标准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人们可以容易地把它标准化……雅典人不使用金属而使用公牛,罗马人使用绵羊;但两只公牛是不可能一样的,而两块金属是可以做得完全一样。”(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牛和羊大小不一和金银币轻重不等,原理上是一样的,所以古希腊古罗马之类的以金银币交易纯属瞎编。

金银币可能会被作为财富估值,就如同古董字画一样,但你不可能拿艺术品日常去交易买菜买东西。金银货币最大的好处,就是不能碳十四,另外比较软,可以人工打制,这样就绕开了模具的困境。但大量日常使用的货币,一枚枚去打制,反智的人才会相信,不值一驳。而古希腊古罗马伪史动则多少塔连特的银币,甚至十几亿的铜钱什么塞斯退斯的,或者0.09克的绿豆银币,都只能是笑话,稍微理性一点,都不会相信这些荒唐的故事。

所以货币见真伪,那些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精美的货币,不可能是当时日常流通的用品,更不可能是啥公元前的东东,按中国史书的记载,最少公元五世纪以前,西方还没有发展到货币贸易的水平,他们唯一能用到的地方估计就是从中国买东西罢了。所有得了汉的黄白金就溶了做器具,黄白金就是铜,可见在西方,铜是个稀罕物,不可能拿来做辅币。

如果西方当年真有那么发达的货币贸易,那今天就不止这点金银货币了,随便都应该几十上百公斤的出土才对,不过那样造假成本就太高了,而且大批量打制的多了,人家就能看出来了。所以假的就是假的,就是不自然。一较真就原型毕露,即便没有中国历史这个照妖镜,也一样可以看出来,就看愿不愿意去深究罢了。

想想西方除去海底捞的,来路不明的,真正考古遗迹出土的金银铜铁加一起,有没有五百公斤呢?够呛,再看看中国,那几个鼎加三星堆都过一吨了,我还没算编钟,否则那叫欺负人,编钟一套四吨多,再加刀枪箭头各式工具,铜币,这才叫青铜时代,拜托。

我都奇怪了,口口声声自己最早冶炼铜,铁,咋就那点渣渣呢?多少也应该有很多炼废了的吧,就那一点,就敢大吹法螺,口袋里装着五百块,就是有钱人了?不过也是,金属造假成本太高,只能陶罐子,人造石凑数了呗[捂脸],人艰不拆,耗子尾汁[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