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林的馄饨 最近,片哥在昙华林(昙华识味)的馄饨开馆了,最先是汤馄饨,现在增添一味干拌馄饨。 他做馄饨最早要从四季美黄鹤楼店开始,香菇味浓,猪油味厚,给一点点金钩海米,是他第一阶段的实验。彼时,我去黄鹤楼,一笼汤包,一份他研发的豆皮,一碗馄饨,两碗糊米酒,基本上就是两个人标配了。 其后,四季美东湖复地创立,考虑到靠近景区,武昌多外地人,在汤包之外,他增添了热干面、豆皮、馄饨、鸡冠饺、油饼。其中,馄饨的推进并不明显,豆皮在这时惊艳了众人,我以为仅次于醉江月“豆皮小王”张祥照先生的制作。 我个人还是很热爱馄饨的。唐鲁孙写过汉口辅义里的馄饨摊,连蒋公都来吃。何祚欢老先生总是念叨以前汉口老街巷水饺的叫卖声。片哥最推崇的谈炎记水饺大王,“第一回吃谈炎记,掀开帘子,眼镜片都是雾气……柴鱼水饺当年是吃不起的,点了最普通的虾米香菇水饺,拿着牌子去窗口领水饺,窗口可以看到厨房里有两口大锅,一锅煮水饺自不用提,另一口锅里炖了一大锅浓稠雪白的骨汤,锅中的棒骨都已经酥到用马勺可以敲碎。可想而知,那汤该有多清醇沉郁,这么一勺滚开的高汤浇进放有小金钩、香菇、猪油、胡椒、味精、盐、葱花的碗里。嘿!那叫一个香!” 何祚欢记得谈炎记的秘密是,“当年用的猪油全部是板油,高汤一冲,油花都是星星点点飘在汤上,而不是成片状,有其香而无其腻。” 谈炎记、芙蓉酒楼衰落后,武汉的馄饨、抄手越来越差强人意,为了追求低成本,不少家的汤底做成了胡椒、味精、水,馄饨本身则成了团状,连金鱼尾巴也消失了。至于网红小秋水饺的汤底,则是一股猪油的毛腥味。 上海的开洋馄饨、福建的扁食、四川的抄手,总体要比现在武汉的馄饨好吃的多。所谓“为故国招魂”,为复兴老武汉努力,片哥自以为现在他的馄饨可以排武汉第二,第一名是谈炎记。斗笠碗、猪油汤底、给金钩、小馄饨拖着长长宽大的裙摆、新鲜肉嫩的馅、红葱油点睛,我个人以为进入前五,乃至前三,基本上差不多。 这是我下午吃的干拌馄饨,面对着昙华林“小瑞士”,要是再配一杯“玉米醪糟咖啡”就完美了。#武汉头条#

杨过旗舰店手工小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