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农村烧柴做的大锅饭吗# 这个话题还是非常有的聊的,我感觉大铁锅炖不仅仅是大鹅,而且满满的回忆,90年我出生在辽宁西部的小山村里,从小到大一直在农村长大,那个小村子承载了太多的儿时回忆

春天的时候和父母去山上修理果树,我帮着捡捡树枝,还有大地里,果园中漫山遍野的苦麻菜,艾蒿,婆婆丁,荠荠菜等等,我们带上铲子挎着小竹筐,一挖一小天嫩一点的我们留着蘸酱吃,老一点的就喂兔子了

夏天的时候,每到吃饭的时候我记得最清楚的我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去园子里掐点葱叶”每次去的时候我总是掐离葱芯最近的第二个葱叶,因为比较嫩,而且会有很多汁液,我们都叫葱鼻涕[呲牙],我奶奶当时还在世,她看人家每次掐的时候,她总是掐最外边的一圈葱叶,当时我就想那么多葱,等你外边这一圈葱叶吃完了,里边嫩的一圈岂不是又变老了,可能是当时老人比较会过日子吧,毕竟在那个年代,我们那里物质还比较匮乏,老人过了一辈子苦日子,这种节俭是刻到骨子里的!盛夏的晚上,天气比较热,父亲在大门口支个灶台,我母亲通常回在那里做饭,到园子摘一些豆角挖几个土豆,洗干净后,灶坑里添上春天捡来的果树枝,炙热的火苗从灶坑口熏出来,伴随着噼啪噼啪的声音,辛苦了一天的劳意在这时得到了缓解,等母亲把饭菜做好从大铁锅里盛出来端到桌子上,一家人围在石桌前吃饭,虽然饭菜不是很丰盛,一盆豆角炖土豆,一碟自己腌制的芥菜疙瘩,一碗大酱,一把葱叶和辣椒,一大盆小米水饭用井拔凉水一透,哎呀在那个炎热的夜晚这个凉爽,幸福指数拉满!

在夏天还没有尽兴的时候,秋天的脚步伴随着一片片落叶已经悄然来临,秋天是个富有争议的季节,有人会想到“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也有人会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我来看借用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句经典“以我观物,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皆取决于自己的心境,但是在农民伯伯的眼中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农忙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年的盼头全在这里了,通常这个时候我学校就会放农忙假了,帮父母到田地里去扒苞米,割高粱,掐谷子,那时父亲会在大门口做个场院,把灶坑里的灰撒在场院上,再撒上水,用石滚子一遍又一遍的压平,把拉回来的粮食堆放在场院上,摞起高高的干草垛,秋收忙碌了多少个日夜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和小伙伴们在场院的草垛上蹦高高,藏猫猫,躲在草垛中间,有时玩的累了都藏睡着了[捂脸],我家农活比较多,有时还会来好多亲戚帮忙一起来秋收,虽然我当时是比较害羞的一个小男孩不太喜欢去人前,用我母亲常说我的一句话就是脸小,没沫,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那种热闹,聚在一起干着农活,唠着家常讨论着谁家姑娘要结婚了,谁家媳妇生孩子要去下奶了(办满月)谁家春种的时候又拱谁家地头吵吵起来了,反正都是些东家长李家短的琐事,虽然当时也听不明白,但是就是愿意听,现在看来就是喜欢那个氛围而已!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农忙的时节已过,晚秋的脚步毫无留恋的迈向冬天!

转眼之间来到了寒冬腊月,每天起早上穿上早已被母亲捂在炕头的棉衣棉裤,睡眼迷蒙,洗一把脸吃完早饭背上书包,就径直的奔学校去了,有时早上还要带一袋玉米瓤去学校,说到这里有读者比较诧异,这是干什么用,因为我们学校白天要生炉子,当做引火柴,那是还没有暖气比较冷!我们学生都要轮流带,轮流生炉子,中午把家里带来的饭盒排队在炉子上热一热,这就是我的上学生涯,想想现在我儿子的生活,看他不用心学习,“我真想锤死他”,在我们接送的家长中流行着一句话“一家一个爹,早上送来晚上接”[捂脸],随着寒假的来临,时间也临近了腊月,虽然家里这时候也没什么农活了开始猫冬了,但是进了腊月门子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了,也挺忙碌的,而且农村当时过年的讲究习俗比较多,淘米蒸豆包,前一天晚上就把面和好,放在炕头发酵,隔天叫上左邻右舍大姑大娘一起过来包豆包,一锅接一锅热气腾腾的豆包拿到外边沾着凉水拿下来不一会就冻上了,把冻好的豆包捡到提前准备好的大缸里,满满的一大缸豆包就是这个冬天多数的口粮了。除了包豆包最期待的就是赶年集了,看着集市上张灯结彩,满目琳琅的年货,大红的春联,眼睛都看花了,这个时候每个家长都会给孩子置办新衣服,其实我对新衣服不是特别感冒,我比较喜欢让父亲带我去买鞭炮,父亲为了防止鞭炮过年的时候被我拆的就剩半挂了,通常会在我的央求下给我多买一挂,以后的每天里你都会听到村里劈了啪啦的鞭炮声,这都是我们这些小伙伴拆下来零散着放的

在一声声爆竹声中迎来了除夕夜,老家的习俗是除夕夜要在各个仙家和老祖宗排位点上香火,摆上贡品,放完鞭炮这个过年的仪式才算完事,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就这样一家人在春节联欢晚会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大铁锅里炖的回忆有很多,不能一一道来,如今长大了工作在外,想家了就去吃顿铁锅炖大鹅[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