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蒲城,刚到中午饭点,就说起前几天做过的刺蓟绿面。到饭点说美食,似乎是天意。

在蒲城读师范三年、熟悉蒲城美食的老哥就说,蒲城刺角面不错,咱去尝尝。

距中山路口不远,有一家徐家手工面馆。

进店,食客不少,都是一碗绿面,外加几个烤包子。老哥心胜,每人一碗刺角面,羊肉、豆腐包子各一,存心让我们都尝尝味道。早上吃的多,我怕吃不了,极力劝他少买点,可挡不住。

在我们等待期间,一边剥着新鲜紫皮大蒜,一边看着其他人狼吞虎咽咥着美食,还瞧着络绎不绝的人进店购包子、或肉或素、大包小包带走。惊叹于人们的购买力,更好奇这家店包子的魔力。

至于么,不过是包子而已!我心里暗暗的想。

刺角面上来了,炒鸡蛋黄亮亮,西红柿红艳艳,韭菜绿盈盈,豆腐块油滋滋,肉臊子香喷喷,整个儿覆盖在面上。

用筷子翻动,刺角面露出真身,细细的有韭菜叶的三分之二,深绿色,玉润透亮,似一条条祖母绿。加点醋,搅拌均匀,来一大筷子,呼噜着下了肚子。

和普通的面不一样,也不同于菠菜面、艾蒿面、米蒿面、韭菜面,真的是不同凡响,香,劲道,爽滑,适口,酸咸麻辣对味道。

爆发了陕西人吃面的豪爽,就着新蒜,呼噜呼噜,风卷残云,一大碗面就进了肚子。一边回味,一边喝着面汤,舒缓着有些胀的胃。

烤包子送上桌,看着焦黄的烤包子,有点眼大肚子小。老哥和嫂子早点只喝了一包奶,有些饿了,他们吃完了面和荤素包子。我呢,只吃了烤素包子,老伴则是没动包子。

打包,另外还加购了荤素包子带回家。晚饭用烤箱烤了,配小米稀饭。羊肉馅的鲜嫩,大油馅的油香,地软馅的软糯,豆腐馅的麻辣,口感确实不错。

中午吃完饭,为消食,就近绕着蒲城文庙转悠。

距今三百七十年的六龙壁,建于1096年的北寺塔,生长750年的古槐,保存1200年的高力士神道碑,这些无一不彰显蒲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文庙后面,是中心广场。到这里,才是更为震惊的地方,现场热闹的景象令我们大为吃惊:诺大的广场,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西边自乐班在唱大戏,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六层之外还有好多层;东边桌椅板凳全占满,打牌,麻将,下棋密密麻麻。在阎良,不允许大规模聚会,人们很少聚集,显得有些冷清。这里完全看不到疫情影响,生活的气息、红尘的喧嚣在这里展示的淋漓尽致。

久违了,自然的、平凡的、随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