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最美味的“中国式甜品”,你被哪一个治愈了?

1、北京,冰糖葫芦。

记得当年看《霸王别姬》,小癞子说:“天下好吃的要属冰糖葫芦,我要是成了角儿,天天得拿冰糖葫芦当饭吃!”。而小癞子并没有实现他的愿望,临死前也要吃完兜里的冰糖葫芦。这部电影里,让我记住了小癞子,也记住了北京的冰糖葫芦。

北京的冰糖葫芦最盛行于民国时期,是老北京的饮食文化标记,鲜红的大果外面包裹着一层软硬适宜、厚薄均匀的糖浆,一口咬下去酥脆爽口,回味无穷。

2、陕西,甄糕。

甑糕,陕西人一般称其为“劲糕”,是西安、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甑糕历史悠久,做法简单,主要以糯米、红枣为原料,层层相间叠放,放到铁甄上大火蒸熟,色泽鲜艳红润,红白相间,香甜美味。

3、厦门,蛋黄酥。

去厦门,一定要尝尝当地的蛋黄酥,一个个小巧呆萌,圆不溜秋,长像饱满,黄色的表皮上面装饰着黑芝麻或者是白芝麻。一口咬下去满身都是渣,咸蛋黄是蛋黄酥的灵魂,外面裹着红豆沙,豆香浓郁,口感绵密,深受小仙女们的喜爱。

4、杭州,荷花酥。

杭派点心荷花酥,是一道精致的点心,它经常出现在古装剧的餐桌上。这道点心颜值非常的高,用油酥面制成的荷花的外型,酥层清晰,有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雅气质,食之酥松香甜,别有一番风味。

5、广东,姜撞奶。

姜撞奶是广东省的一道特色小吃,所谓姜撞奶,“撞”是一个关键点。姜撞奶的美味就在于牛奶与姜汁的激情碰撞,甜与辣在一瞬间的融合。

关于姜撞奶还有一个传说。从前,在广东番禺沙湾镇,一个年迈的婆婆得了咳嗽,听说姜汁可以治疗咳嗽,但姜汁太辣,老婆婆无法喝下去,儿媳妇就把奶倒入装姜汁的碗里。

结果,过了一会儿,牛奶居然凝固了。老婆婆用勺子挖着吃了一口,入口润滑如豆腐花,甜中微辣,第二天,婆婆的病就好了。从此就在沙湾镇流传开了,沙湾人把“凝结”叫“埋”于是“姜撞奶”在沙湾也叫“姜埋奶”。

6、东北,粘豆包。

对于东北人来说,没有粘豆包的年是不完整的,粘豆包主是用大黄米和红豆制作面成。在东北,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会忙着淘米磨面,蒸很多的粘豆包冻在外面留到正月吃。

相传,粘豆包最早是供祖先们用的祭品,也是满族人出门打猎时的食物。后来,努尔哈赤带兵打仗时,粘豆包就成了冬天里的军粮。慢慢的豆包就成了满清皇族们喜欢的美味。

7、天津,茶汤。

天津茶汤起源于明朝末年,因用水冲熟,如沏茶一般,并不是用茶叶,故名茶汤。甜甜的味道,又很香醇,颜色呈现的是黄色的。主料是面,但是配料却多种多样,有白糖、青丝红丝、芝麻、还有核桃仁,另有果仁、葡萄干还有松子仁等。

冲制它的器材还特别独特,用的是很原始的龙头嘴的壶去冲制的。看过《四世同堂》电视剧的朋友应该会记住这样一个场景,齐老太爷到地摊上买兔儿爷,其中有一镜头就是卖茶汤的在吆喝。

一把大茶汤壶冒着热气,大铜壶金光锃亮,壶身铸有游龙,壶嘴是一个龙头的造型,龙头上面系着两朵丝绒花球,大铜壶肚膛内点煤炭,沿着肚膛盛水,茶汤就用烧得滚烫的水直接冲入放有茶汤原料的碗内。

8、桂林,桂花糕。

在广西桂林,桂花糕在桂林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桂林的桂花糕名不虚传,因桂花得名。桂花糕是用糯米粉、糖和蜜桂花为原料制作而成。质细软滋润、色泽淡黄色,吃起来具有浓郁的桂花清香。

9、云南,鲜花饼。

鲜花饼是云南的特别糕点,以玫瑰花入馅,口感丰富,花香怡人、皮酥馅润。

10、浙江,状元糕。

状元糕是浙江嘉兴的特色糕点,它以大米为主料,色泽虎黄,松脆香甜,并具有浓郁的桂花之芳香。

相传赵文楷进京赶考,母亲心疼儿子,舍不得儿子在路上受饿,特意用米粉和芝麻做了一种小糕点,让赵文楷带着路上吃。赵文楷最终不负众望,高中状元。

但是赵文楷特别怀念进京赶考时母亲为他做的糕点,于是写信问母亲制作过程,叫厨子仿做,进贡给嘉庆帝品尝。没想到嘉庆皇帝吃了此糕点龙颜大悦,喜笑颜开,遂命名为状元糕。

我@静月林徽 全国各地都有哪些甜食,你的家乡上榜了吗?您有哪些观点,欢迎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