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一位山西“煤老板”花6个亿在宁夏买7500亩地,种下200万棵葡萄树树,八年下来血本无归。好友说他,傻得可以,拿钱烧着玩。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他却东山再起,创造了一段“沙漠传奇”。

明清时期,山西最富,因为晋商驰骋天下,如今山西的富也不能小觑,因为有储量相当的“乌金”,也就是煤炭。这些黑乎乎又发着幽光的东西,又给许多山西人创造了数不胜数的财富神话。刘金启就是一位靠“掘乌金”而富甲一方的人。

刘金启曾坐拥8个煤矿,昼夜不停的机器轰鸣,财源滚滚而来。不用说,他奢侈堂皇的生活也超乎了普通人的想像。可是,一日刘金启却心血来潮似的放弃煤矿开采事业,去宁夏戈壁滩种起了葡萄。他亲自下地干活,顶着炎炎烈日,吃着粗茶淡饭,黝黑发亮的皮肤与一起干活的农民大叔没有什么差别。

刘金启性格豪爽,敢闯敢干,靠煤矿起家,事业风生水起,但是他敏锐的思维告诉自己,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开采权也是有年限的,所以他的事业也不可能持续。所谓有生命的企业,就是步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服务社会,造福百姓,利于国家,而不是一个人暂时的腰缠万贯,盆满钵满。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最具有生命力呢?那就是将最清洁、最易获得、成本最低的能源转化为产品,去创造财富。出于对能源的敏感,刘金启认为阳光就是取之不尽的资源,所以他决定到光照最充沛的地方建造葡萄种植基地,然后用葡萄酿出甘甜的美酒。

2006年,宁夏规划筹建百万亩葡萄长廊,于是面向全国进行招商引资,刘金启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立赶赴宁夏实地考察。宁夏高山戈壁,飞沙走石,鸟兽难觅,之前刘金启虽没有到过宁夏,但在一起历史典籍中对其略有了解,靠着这些零星知识的记忆,他觉得那里应该还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

可是当他到达之后,才发现那里没有诗意,只有漫天黄沙与刀割一样的朔风。沙子迷的人睁不开眼,风吹在脸上向是刀子在刻。那些临来时兴致勃勃的同行商人,被风吹的心灰意冷,纷纷掉头离去。但是,年过五旬的刘金启却留了下来,他用3000万买下7500亩戈壁滩,然后在上面开荒种葡萄!

朋友们都不看好刘金启这个“冲动”行为,有骂他蠢,有笑他疯癫,还有人说他吃饱了撑的。这也难怪,这本身就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而且还存在很大的风险的项目,喜欢赚快钱的人根本忍受不了那份煎熬。

但是,刘金启自己心里有的一本账算,他认为这片戈壁滩就是一个聚宝盆。因为,这里昼夜温差很大,沙质土地,阳光充足,与法国的葡萄产业圣地波尔多几乎处于北纬37.5度同一纬度线,非常适合种葡萄。仅这一点就够了,好比是探明了一个矿藏的巨大储量。

刘金启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没多久,700多名工人招聘到位。之后,刘金启便和他们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作当中。在这样的环境中种植葡萄树,困难重重,刚支起一口大锅烧水煮面,一阵风吹过,锅里全是沙子。最后不得不事先带好馒头,就着凉水啃。晚上的风更大,好几次工人们睡梦中,屋顶就被卷走了。最重要的是,第一批种下树苗一夜之间踪迹全无,被风裹的一株不剩,数百万的投入打了水漂。

为了解决树苗被风带走的难题,接下来刘金启买来数百万棵杨树,全部载在葡萄地的四周,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道护风屏,这才使得葡萄苗渐渐长大,开花,结出一串串晶莹剔透,色泽鲜艳诱人的大葡萄。对于种植知识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沙地种出的水果最为甘甜,比如西瓜、哈密瓜、葡萄等等,要比黏土地种出的果实甜上数倍。

所以,优质的葡萄才是优质葡萄酒的保障,而“优质葡萄酒,七分靠种,三分靠酿”。刘金启无论在葡萄种植,还是酿酒过程中都下足了功夫。葡萄树苗全部花重金从法国引进,酿造过程由请来知名酿酒师团队精心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证明了刘金启的成功,万亩荒滩变成绿洲,葡萄园里生出紫红色的梦,橡木桶里的飘香四溢,李白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在这里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在这里传诵,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了点点相思泪水……

2014年,刘金启品鉴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时刻到来,10多个品鉴师围坐一圈儿,他们的小心翼翼地端起酒杯,小酌了几口,细细品咂,然后纷纷竖起大拇指:这味道无与伦比,如一缕甘露直沁人心脾,与波尔多相比,绝不处于下风!

刘金启花8年时间,6亿之巨的投入,等的就是这一天,这一刻,他流下了自豪的眼泪。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刘金启又持续投入十几个亿,成功打造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让他的葡萄酒在国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好的红酒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入口美,能让人一觉睡到天亮,醒来后精神百倍,刘金启酿造的这款宁夏红大师级典藏酒做到了。她是一款实实在在看得风的美酒,与其追捧那些只能“买到名字”的洋酒,不如品尝这货真价实的琼浆玉酿。

对于喜好喝红酒的朋友们来说,在支持自己国产品牌的同时,也奉献着一份利国利民的豪情。

朋友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选择适合的优惠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