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考古发掘震惊世界。出土了属于墓主辛追的的T形帛画。其中有一位拄杖而立的老妪,被公认为当时辛追画像。后经博物馆解剖体检,竟发现辛追夫人生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并和同时出土的拐杖互为佐证。

马王堆一号汉墓考古发掘震惊世界。在墓内锦饰内棺的盖板上,盖着属于墓主辛追的光彩夺目的T形帛画。帛画上部有日月,有神灵,有异兽,应该是当时人们对天国的一种想象。

帛画中间画的是人间,其中有一位拄杖而立的老妪,被公认为当时辛追墓主人的画像。而帛画的下部则代表着地下。它所展现的世界充满着瑰丽的想象,为我们了解先人的精神追求,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妾辛追”印表明墓主名辛追,是二号墓主利苍之妻。利苍在《史记》中记作“利仓”,在《汉书》中记作“黎朱苍”。他是第一代软侯,生于战国末年,逝于汉高后二年(前186)。早年参加秦末战事、楚汉之争,汉初任长沙国丞相,惠帝时封为轪侯。

辛追墓T形帛画,在出殡的时候作为导引,在下葬的时候覆盖在内棺之上,叫“铭旌”,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幡”。

辛追墓T形帛画中包含许多故事,分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前世传奇》插曲《帛画魂》再创作了画面中三个版块的内容。

上方的天国:“金乌低声诉,立在扶桑树,随日出日落,朝朝暮暮。蟾蜍伴玉兔,广寒宫里住,月光倒影嫦娥的泪珠。神灵烛龙,在祥云间飞舞。”

中部的人间:“白珠落玉簪,曲裾罗袍长,红颜只为夫君妆。鼎中肉微烫,壶中酒醇香,侍女相随,无言升帷帐。长龙神豹,两两相誓守望。”

下方的黄泉:“大禹之父治水失败,落得遍体鳞伤,脚下青鱼翻江,赤蛇狂舞,如烈焰般纠缠身上,无处逃亡。”

专家认为,辛追墓T形帛画不是想象出来的,是根据现实生活描绘出来的,反映了辛追夫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略有驼背,拄着拐杖。湖南省博物馆给辛追夫人做了“体检”,结果表明,辛追夫人生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这证实了画面内容,并和同时出土的拐杖互为佐证。

随辛追陪葬的有大量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华美衣服,其中有大名鼎鼎的素纱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一经出土便震惊了世界。丝织业专家的研究表明,素纱衣的1克重丝线长度可以达到900米;整件衣服长1.28米,两袖展开长1.9米,但是总重量只有49克。

据湖南省博物馆介绍,马王堆一号墓北边箱随葬的双层九子漆奁,应该是专门放置梳妆用具的器物。

双层九子漆奁高20.8厘米,直径35.2厘米,器身分上下两层,连同器盖共三部分。盖和器身为夹胎,双层底为斫木胎,器表涂黑褐色漆,再在漆上贴金箔。金箔上施油彩绘。

盖顶、周边和上下层的外壁、口沿内以及盖内和上层中间隔板上下两面的中心部分均以金、白、红三色油彩绘云气纹。其余部分涂红漆。

上层放置手套三双,丝绵絮巾、组带、绢地“长寿绣”镜衣各一件。下层凿凹槽九个,槽内放置九个小奁,分别放置化妆品、胭脂、丝绵粉扑、梳、篦、针衣、假发等。

根据这个豪华化妆盒推测,辛追夫人生前应该爱好打扮、妆容精致。

辛追墓T形帛画历经两千多年时光的沧桑,仍旧能够保持完好的状态和如初的鲜艳色彩,跟当时科学的埋葬方式很有关系。从考古的现场来看,围绕着棺淳的第一层是吸潮的木炭,第二层是一点渗透性都没有的白膏泥,这两层材料在棺周围形成了非常紧密的一个小空间,隔绝了光线。用现在的科技保护术语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高质量的恒温恒湿环境。

据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建毛介绍,辛追墓T形帛画内容丰富,技法精妙,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它被誉为古代美术史的杰作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画幅比较大。

其二,画师的线条笔力深厚,结合线条勾描和没骨画等手法,线条富有变化,有的粗犷有力,有的纤细柔软,对人物的面部和衣服的刻画尤为精细。但是九颗太阳和太阳里的金乌没有用线条勾勒,而是直接用彩画成。很多种彩的交替使用使画面显得光泽富丽,中间的五彩帷幔通过颜色的深浅变化表现出丝绸的质感。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幅画经过两千多年没有褪色。

其三,画面内容丰富,但是繁而不乱,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每一层都有主有次、有动有静,现实和虚幻也结合得很好。可以说,辛追墓T形帛画完美结合了汉代高超的绘画艺术与汉代的哲学思想(包括当时的宇宙观和生命观),这是它的魅力所在。

#我在头条搞创作#

#考古#

【清风文史集】

辛追墓T形帛画中的辛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西汉人的精神世界图像,让我们能了解华夏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源泉,从这时开始,我们的民族开始走出鬼神的束缚,拥抱自然。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