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没对象,国家真的包分配!据《晋书帝纪第三》记载,女子17岁不嫁,国家会强制为其匹配丈夫;在古代,各朝代又是如何鼓励多生娃的?生下男孩,奖励两瓶酒一只狗;生下女孩,奖励两瓶酒一头猪……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很频繁,死亡人数也很多,为了增加人口,各诸侯国都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多生娃。根据《国语》记载,越国对孕妇实施“公费医疗保险”政策,目的就是鼓励多生娃。

这就是用直接的经济补贴来告诉百姓,生得越多得到的补贴就越丰厚。不只是有补贴,生孩子的时候,国家还会派专门的医生负责免费接生,如果生的男孩太多,国家可以出钱帮你养,生两个男孩国家给补助,生三个男孩,国家还帮你养一个。

同时,还规定禁止年龄差距过大的男女婚配,也就是说青少年男子禁止娶年纪比较大的女人,过了优生优育年龄的老男人也不能娶年轻的姑娘,这样才能保证生育率不受影响。除了越国之外,其他的列国也都有类似的做法。

当然如果不结婚不生娃的,国家也是有惩罚的。如果男子到了20岁,女子到了17岁,还未娶未嫁,那他们的父母就要遭殃了。为了让家人免于惩罚,那当然是早婚早育,多生多育呀!

不只是春秋战时期对生育问题有规定,据史料记载,刘邦在位的时候,朝廷对于生育问题也有规定:女子15岁必须嫁人,如果过了15岁还没嫁人,那就要按人头多收130钱的税。但如果妇女生了娃,那就能免2年的税。

到了汉惠帝时期,规定女子在15岁—30岁必须出嫁,如果不嫁,就要算5倍的人头税,这折算一下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所有口粮,这种惩罚机制还是很严苛的。

还有史料记载,在女子17岁还未成婚的,国家会强制为她配给丈夫。如《晋书帝纪第三》记载:“冬十月辛巳,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

这些规定看上去似乎有点严格,不过正因为有了这些政策,促使了人口数量的锐增,到汉武帝在位的时候,人口已经达到了3400万人了。

隋末唐初时期,因为朝代的更迭和战争的频繁,全国只有2500万人。唐朝政府就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生育的措施:将结婚年龄降低,规定女子15岁即可嫁人;释放宫女回家嫁人生子;

从国外引入多种农作物,改善老百姓的伙食,增强百姓的体制,促进人口增长;还有鼓励寡妇再嫁的政策……通过这些政策,开元盛世时期,唐朝人口增加到了4800万,人口数量几乎翻了一倍。

到了宋朝,政府采取的鼓励生育政策就很人性化了。

一是给贫苦家庭发补贴,免去部分赋税,这一点做得的确到位。南宋时期的宋高宗就曾下令“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给钱养之”。

城乡贫困户在妻子怀孕5个月以后,就可以到州县政府去申请救济,包括免除孩子父亲一年的差役,发放生育津贴,还会免除生育家庭的人丁税。

二是在地方设置社会化的育儿基金,又叫“举子仓”,这个基金就是专门用来救助接济那些养不起孩子的家庭。

宋朝政府规定,每户贫困产妇生下一胎,给米一石,发钱若干。贫困家庭无力养孩子,政府会动用财政资金和社会公益基金帮助老百姓抚养孩子。

这种人性化的鼓励生育政策,效果非常显著,到了南宋时期的1223年,全国人口达到了1.2亿(包含金朝),人口数量翻了几番,不得不说宋朝的生育政策实在是太人性化了,充满了人情味和对百姓的关怀。

明朝采取降低结婚年龄等办法,鼓励生育。包括:鼓励早婚,男子14岁、女子13岁就可以结婚;对于贫困家庭,政府对其发放钱财、粮食和乳娘,缓解贫困家庭的生育压力;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养济院、药馆等机构,帮助贫困老百姓渡过难关,减少灾荒对人口的减损。

清朝时期,也是采取多方面的鼓励生育政策,如1662年,康熙帝就下令,如果有哪家一次生了多个孩子,比如双胞胎、龙凤胎、多胞胎这种,政府就会奖励5石米,10匹布;

雍正时期颁布了“摊丁入亩”的鼓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赋税,鼓励了百姓们多生多育。到了道光皇帝时期,清朝人口已经增加到4亿人之多。

历朝历代为了鼓励生育而颁布的各项奖励措施,基本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奖励措施,一类是惩罚措施。不论是哪个朝代,这些所有的奖惩,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鼓励生育,从实际的效果来看,的确对人口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古代鼓励生育的政策,一方面确实是当时的君主们想要增加人口数量,让国家变得更加强盛,但在国家强制性或者是推行的各项鼓励政策中看,潜在的本质上只不过是想给百姓们一个稳定的,没有战乱的,更易于生活的环境,可以说每个朝代的君王,大概都期望看到在自己统治之下,国家呈现出一派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吧!

参考资料

[1]人民资讯:各朝代如何鼓励多生娃?

[2]澎湃新闻:中国古代历朝是如何鼓励生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