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病”是现代中国人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甚至是不少人的口头禅。

2.只要外界的现象或发生的事与自己的认知或预期有差异(哪怕差异并不大),很多人就会自言自语地嘟囔一句:“毛病!”有的大人在抱怨小孩子调皮时也总是随口就说小孩子“毛病深得很”。

3.在大众的脑海里,“毛病”就是缺点,缺陷、问题,都表示“不好”的意思,那么,“毛病”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毛病”跟“毛”或“病”有关系吗?一般认为,“毛病”这个词出自北宋一个叫许洞的人。

4.他写了一本书,名叫《虎钤经》。

5.在这本书的第十卷,作者罗列了一批被认为是“不祥”的马,比如“目下有横毛者,名死泣”、“旋毛在吻后者,名御褐”、“腋下有回毛者,名挟尸”等,总的来说,这些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是毛有病,聚生作旋涡状。

6.作者也因此得出“已上马毛病者,不利主”的结论。

7.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初年,一位名叫陶宗仪的学者编纂的《说郛》中,收录了一个叫徐咸的人写的《相马书》,其中把马的旋毛分为“善旋五”和“恶旋十四”:“凡毛氄(rǒng)软温润有文理未易见,故此图善旋五,所谓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者也;恶者粗逆易见,故此图恶旋十四,所谓毛病最为害者是也。

8.” 这种分法不但比许洞的记录更为精细,而且与《唐书》中记载的撰写《相马经》的分法如出一辙。

9.至今依然有不少人认为徐咸其实就是《相马经》的作者徐成,“咸”是“成”的笔误而已。

10.如果真是这样,则“毛病”一词的使用在唐代就有了。

11.不过在宋代时,“马毛之病”已经成了一种忌讳,比如大文豪苏轼在《杂纂二续》中列举的八种怕人知道的事,其中就有“卖马有毛病”(其他七种分别是:配所人逃走归,经贩私商物,孝服内生孩儿,同居私房蓄财物,卖马有毛病,去亲戚家避罪,买得贼赃物,藏匿奸细人)。

12.后来,“毛病”这个词的内涵逐渐扩大,从专指马毛的病扩展到泛指人或物的缺点、缺陷、问题等。

13.苏轼的好友黄庭坚就曾多次在词义扩展的意义上使用“毛病”一词,比如他曾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有一紫竹轿子未有竿,欲乞两枝饱风霜紧小桂竹,又须时月无毛病者,便得之佳。

14.”指饱经风霜、生长时间较长又没有破损的桂竹。

15.再比如,他在给另一个朋友的信中说,他因为晕船、失眠等问题,白天只能拥炉假寐,不能外出,“翘叟亦择日出居,乃是荆南人毛病”,这是把“毛病”移用到人身上了。

16.记录南宋大儒朱熹和弟子问答的《朱子语类》中,朱熹也说:“有才者又有些毛病,然亦上面人不能驾驭他。

17.”显示在那个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于用“毛病”来形容人的缺点了。

18.到明代时,“毛病”不仅指人的缺点,也指人的疾病。

19.现在,人们早已忘记了“毛病”一词的本义,而只是使用它的引申义了。

20.#究竟指谁的“毛”?又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