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羲之写给友人的草书信札,典雅平和、气象超然,碾压怀素、张旭,这才是中华高级审美!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当中有一句夸赞杨贵妃的话:“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句话用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也正合适,境界高远,千百般变化尽在其中,在他的作品面前,别人的作品都黯然失色。

2.王羲之的行书,写得最好的自然是《兰亭序》,最适合大家学习的,是后人集字的《集王羲之圣教序》。

3.王羲之有一件草书,他的地位相当于草书中的《圣教序》,被后世书家誉为“书中龙象”,这件作品就是他的《十七帖》。

4.《十七帖》之所以被誉为“书中龙象”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最高级的中正平和式的审美。

5.“草书似跑”,在许多人的固有认知当中,草书总是要热烈奔放,潇洒恣肆才好看,草书史上的众多名篇、怀素的《自叙帖》、张旭的《古诗四帖》、包括黄庭坚的《砥柱铭》、《李白忆旧游诗卷》都是如此,然而这些作品,在这件《十七帖》面前,都变成了“庸脂俗粉”。

6.《十七帖》是由王羲之写给朋友沈周的草书信札集合而成,成书于永和三年至升平五年(347年—361年),横跨了十几年的时间,全篇一千余字。

7.因此这件作品也是我们研究王羲之本人书法的发展变化、王羲之生平的重要资料。

8.在这一千余字当中,重复的字不少,但绝无一点雷同,有的字甚至有几十种变化,看了这件草书,各位就能明白,为什么后世人人尽学“二王”,但是最后的风格、境界却各不相同。

9.《十七帖》绝无狂怪怒张之气,当中展现的正是最高远的,以不变应万变,中正平和、典雅庄重、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美学风格。

10.比如在用笔上,此作将方笔与圆笔完美融合,刚柔相济,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

11.在章法上,它不是依靠字与字之间的牵连来强化作品的整体感,而是依靠字形的大小,欹侧,笔画的粗心变化来实现气脉贯通,意断神连。

12.难过唐太宗会说此作章法“霏霹结,状若断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13.南宋朱熹评价这帖草书:“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14.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

15.”学习《十七帖》对于提高我们的草书技艺,艺术境界和审美眼光,都有绝佳的帮助,这件作品是真正不可错过的绝佳作品。

16.可惜王羲之真迹已不在人世,后世苏轼、董其昌等众多名家都曾临写过《十七帖》,但大多都是意临,个人风格较强。

17.书法家朱大有所临写的《十七帖》,是众多版本中公认的最接近原作的临本。

18.我们将其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19.朱大有·-草书《临十七帖》宣纸长卷精裱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