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出教育的黑洞——教育急需进行的四个转向(下)三、从“补短”转向“扬长”业余时间,作为学生,是无法得闲和自主的,要么是参加各类兴趣班(这“兴趣”有的是孩子自生的兴趣,有的是爸爸妈妈的兴趣,本文暂且不论);要么就是参加“培优”(此类数量更大),参加某一门或几门比较弱的课程的学习,说直接点就是如何应付考试,提升分数。

2.这个培优,不是把你的优势继续培养,使之优上加优,而是希望将自己的短板劣势通过不懈的培训变得优秀起来,使各门功课的成绩均衡,考试的时候没有明显的课程拖后腿。

3.谁能说,这个方法没有效用呢?这在应试考试的战场上是畅通的“理念”和“方法”,学校、家长、甚至社会趋之若鹜,舆论理念一边倒。

4.愚以为,站在整个人生来看,这是十足的本末倒置,十多年的培优,既没有补齐你的短板,反而磨灭了你的特长。

5.从你走入社会去递交第一份求职函时开始,这个成绩“均衡”和 “特长”突出的牌就完全反过来了,用人单位和你将来成就的路向,要的不是你的均衡,而是取决于你的特长在哪里,你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6.古语说“一招鲜吃遍天”,拳术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7.这里的“一招鲜”和“断其一指”指的都是你比别人高明的地方,是你具备而别人没有的能力、思维、智慧,是你的特长,是你与别人不一样的根本,是你扬名立万的核心竞争力。

8.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在普识的基础上积聚自己的看家本领。

9.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不如出神入化一门功。

10.钱钟书是一代文学巨匠,他1929年入清华大学考试的数学成绩只有15分,而国文和英文却是满分,凭借独特的语言和文学特长让人敬畏而成为清华的风云人物。

11.唯人生计,“补短”不如“扬长”,木桶理论的真解是:你不是一个桶,你是一块长木板,让人生按照你的长度去打造这个木桶,让与你有同样高度的人聚集在自己的身边,打造一个有高度的木桶。

12.“扬长”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做自己最擅长和感兴趣的事,这也就是孔子讲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3.能将理想和事业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功。

14.四、从“竞争”转向“合作”一个人小时候的教育是为日后的人生做准备的。

15.纵观历史和未来,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始终是事业成败的主流。

16.强强合作、同志合作,大家在一起共同作出事业。

17.所以“合伙人”一词现在又十分热辣了起来。

18.个人英雄、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团队和组织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19.由此,一个懂得如何与人合作,如何与人相处的人在成就的道路上就拥有比别人多出几何倍数的几率。

20.纵观历史,哪一个朝代不是一群人共同打下来的?都是团队(组织)的功劳。

21.《西游记》中的唐僧一个人无法取回真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没有五虎上将和诸葛孔明也是无法三分天下有其一;刘邦若没有韩信、张良、萧何、陈平等人更是无力赢得楚汉之争。

22.能否成功,取决于你会否合作、与谁合作。

23.明晓了此理,如何教育孩子就理明路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