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真是人傻钱多,花370亿在沙漠中修路,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外国专家得知中国要花费370亿在沙漠修路,纷纷指责嘲笑。

1989年,国家决定修一条横穿沙漠的高速公路。

外国专家都认为中国疯了,才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环境恶劣又没有什么人活动的沙漠上修公路。

的确,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内陆,极度干旱,40度以上的高温是常事,大片的沙漠都荒无人烟,有着“死亡之海”的称号,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虽然不被看好,但中国的基建人员还是义无反顾地奔赴沙漠修建公路。

他们来到的第一天,映入眼帘的只有一望无际的沙子,没有任何植物,就连“沙漠卫士”胡杨树也没有踪影,沙漠中常见的骆驼也没有。

基建人员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严重缺水,因为沙漠远离海洋,降水少得可怜,蒸发也大,甚至流出的汗还没落到地面就已经蒸发了,地面上更是看不到一滴水。

基建人员只好在修路的同时钻井取水,即便挖得很深,打了十多口井有八口井有水源,可能用的水还是有限。

即便后来从远处运来了一些水,但水源还是不足,甚至日常的饮用都有些紧缺。

为了节省水源,基建人员只好少洗漱,甚至每天大汗淋漓,也要隔三四个月才舍得用少量的水洗一次澡。

第二个难题便是强日照,高悬蓝天的烈日炙烤着基建人员,还没工作多久,基建人员裸露的皮肤便被晒伤。

无奈之下基建人员只好在40多度的高温天气下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防止被阳光灼伤。

第三个难题便是沙子松散,建筑材料无论怎么放,风一吹便散了,公路一直难以成形,让基建人员一度崩溃。

经过研究发现沙子易吹散,但被固定的沙子很稳固,于是基建人员先将众多的沙子弄成路基。

然后用耐磨的土工布将沙子包住,并且晃动将沙子彻底的压实,再将建筑材料放在上面建成公路。

于是基建人员用同样的方法一段一段地修建公路。

第四个难题便是固沙,因为沙漠没有高山阻挡,猛烈的狂风长驱直入的肆意吹起地面上的沙子。

风沙不仅让基建人员睁不开眼睛,必须戴上特制的眼镜才能勉强睁开双眼,但一摘下眼镜,每个人都变成了“熊猫眼”,脸上有明显的印记。

更重要的是先前修好的路面竟然一夜之间就被沙子彻底地掩盖了,基建人员只好根据痕迹将路面上的沙子全部清理出来,公路才浮现出来。

看来固定好周围的风沙是公路修建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固沙最牢固且可持续的方法便是种植物,可这片沙漠除了沙子还是沙子,几乎没有任何植物可以存活,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固沙呢?

不久,基建人员便发现沙漠的风向比较固定,并且在当地人的指点下,基建人员想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方法——草方格。

也就是将在公路两边用被碾压的芦苇将沙子分成一个个方格,并根据风力方向调整每一个方格的距离,不仅可以固沙,一定程度上还能保湿。

并且基建人员还建设了灌溉系统,还首次采用了滴灌技术让植物更好地存活。

时间长了,两边甚至可以种植红柳等沙漠植物,而修好的公路很少再被覆盖了。

为了维护公路两边的绿化带,还专门每隔4公里便设立一个水井房,由两个人负责管理周围的植被。

2022年6月2日,耗资370亿,全长2540公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开始运行,如今已有4条横穿沙漠的公路。

虽然公路修成后鲜有车辆出现,也很少有人穿行,但这四条公路无疑是世界上的又一奇迹。

不过那么中国为什么要修这条通行量少、花费大的公路?

“西气东输”的工程起点就在这片沙漠中,公路的建成将方便当地石油的开发;

1、南疆与北疆之间的通行距离将大大的缩短,增进了两地的联系,促进两地经济发展;

2、塔克拉玛干沙漠虽然环境恶劣,但风景优美,公路修成后有利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

3、保护环境,缓解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公路两边的绿化带是生态环境恢复的实验地。

基建狂魔”的称号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背后有无数的基建人员不畏艰难险阻,默默地用自己的汗水建成一个又一个的工程。

英雄来自平凡,致敬每一位默默为国奉献的人!#基建##历史#

作者:海上月

编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