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泰来”啥意思?,何为“否”,何为“泰”? 很多人搞错了

大家好,我是阡墨。

有一个成语大家都不陌生,叫“否极泰来”,意思是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也就是说坏运到了头,好运就会来了。

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里面的“否”和“泰”又为何一个说的是坏的情况,一个说的是好的情况呢?其实啊,这里面大有来头。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首诗:“乐往必悲胜,泰来犹否极。”它是唐朝白居易《遣怀》里面的诗句,“否极泰来”这个成语正是出自这首诗,里面的“否”指失利,“泰”指顺利。虽然成语出自这首诗,但里面的“否”和“泰”二字及其背后的含义,早在有这首诗之前就存在了。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否”和“泰”出自《易经》,是里面的两个卦名。

《易经》大家不陌生,它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yǒu)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被陷害,囚禁在羑里的整整七年,在狱中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推演出现代《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等六十四卦。这“否极泰来”里的“否”和“泰”,就是六十四卦里的两卦。

《<易经>杂卦传》里说:“否泰,反其类也,“否”和“泰”是易经里两个相对的卦名。

在《易经》的卦象里,天代表阳气,特点是往上升;地代表阴气,特点是往下降。

“否”这个卦象说的是:“天在上、地在下”,也就是阳气越来越往上升,阴气越来越往下降,出现了阴阳分离、天地不交的情况,“天地不交则万物不生”,因此“否”说的是不利情况。

而“泰”的卦象说的则是“地在上、天在下”,阴气往下降,阳气往上升,“阴阳相交万物生”,因此代表的是好情况。

《易经》可谓是“诸经之首”,是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一直都有着深厚的影响,正是有了“否”卦和“泰”卦,才会有“否极泰来”、“三阳开泰”这些成语的产生。

其实,除了这两个成语,生活中的很多词汇,都跟《易经》有渊源。

很多人有这样的误区:《易经》就是算命,只觉得它很神秘,其实,《易经》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咱们应该客观、全面的看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