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看着才六岁的儿子诸葛恪,感到很是不安,他断定日后给家族带来灾祸的必是此人。

果不其然,诸葛恪后来官居吴国太子太傅、丞相等高位,但还是落得个乱刀砍si,夷灭三族的下场。

说起这诸葛恪,他乃诸葛瑾之子,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这诸葛家的基因着实强大,他自小就有神童之名,“子瑜之驴”的故事就出自他之手。

自孙权建国称帝后,经常宴请众大臣喝酒,诸葛瑾作为开国功臣,自然也在宴会名单之中。

可这孙权除了好喝酒,好请客外,还喜欢闹,经常几杯酒下肚就调侃部下,结局不是他丢脸就是手下丢脸,而诸葛瑾就遇到过一次酒闹。

宴会之上觥筹交错,孙权让人牵来一只驴子,额头上贴着一张纸,写着“诸葛子瑜”,这是诸葛瑾的字,摆明了就是在调侃他的长相。

当时诸葛瑾无言以对,还好他此行还带着六岁的儿子诸葛恪,看着爹爹受欺负,管你什么皇帝上司,拿起身边的笔就在纸条下面补上“之驴”二字。

“诸葛子瑜”变成“诸葛子瑜之驴”,不但给老父亲诸葛瑾挣回面子,还白得一头驴,这让孙权高兴坏了,下令以后但凡有宴会,诸葛恪必须参加。

才六岁就声名在外,这是家族的荣幸,就在所有人都开始高看诸葛恪一眼时,唯独诸葛瑾,却是满脸忧愁,他认为此子将来必是家族的祸害。

“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三国志》

知子莫若父,诸葛恪虽然聪明,有急智,但在品德上却不能和父亲诸葛瑾相比,自负奇才,对孙权曲意迎合,也让他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

在领兵方面,诸葛恪也颇有才能,曾以一己之力,招降了十万山越百姓,让东吴的境内安稳了下来,也越来越受到孙权的器重,封侯拜相一个不少。

因为承平日久,孙权后期也开始显露出昏庸的情况,尤其是在对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的问题上,一碗水始终端不平,终于闹出了一场长达八年的两宫之争,而诸葛瑾的长子诸葛绰支持鲁王孙霸。

两宫之争是东吴国运的分水线,投机家们迎合上意支持孙霸,和太子党老臣互相攻伐,这些心系国家,不愿看到内乱的老臣们,不是被处死就是被流放,其中还不乏陆逊这样的擎天柱石。

孙权看着事情越闹越大,不得已出手,废除孙和的太子之位,赐si孙霸,另立孙亮为太子,而诸葛绰因为鲁王党的身份,被孙权要求严加管教。

或许孙权并没有处si诸葛绰的意思,但诸葛恪还是赐给他一杯毒酒,当时他已经五十岁了,膝下只有三个儿子,可想而知他当时的心境,可为了自己,即使亲生儿子也能牺牲掉。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遗诏诸葛恪、孙弘两人为辅政大臣,辅佐才九岁的孙亮。

历代的帝王因年幼,心智不成熟,无法理政,势必会出现权力的下放,不是外戚就是权臣,孙亮的情况就属于后一种,而诸葛恪就是当之无愧的权臣。

刚一上任,就矫旨处si了另一位辅臣孙弘,并且为了增强自己的威望,取消孙权时期一切伤民的政策,大兴战火,多次攻打魏国,当然也取得过东兴大捷这样的胜利。

屁股决定脑袋,大权独揽之下的诸葛恪,估算错了自己的能力,刚取得胜利,不顾民力消耗,悍然发动二十万大军攻魏,结果被打得大败。

天才享受着光芒,也承担着相应的压力,所思所行绝不容许出现一丝错误,诸葛恪是如此,十年后的诸葛瞻也是如此,可诸葛恪却不允许自己的能力得到任何质疑。

在战事失利后他不但不反思,而是把过错全推到其他人身上,脾气越加暴戾,原本众口称赞的他,逐渐变成了一头让人惧怕的猛虎,而随着孙亮长大,他也开始反感诸葛恪的行为。

公元253年,孙亮联合宗室孙峻,准备解决诸葛恪,当初孙权托孤时,是孙峻一力保举诸葛恪,可当诸葛恪权势滔天时,他又决定除掉诸葛恪,自己过过一人之下的瘾。

当年10月,孙亮邀请诸葛恪喝酒,席上诸葛恪心神不宁,坊间也在流传皇帝的意图,本想应酬一下就走,但孙亮执意挽留,酒过三巡后,诸葛恪有了点醉意,把这些事都抛在脑后了。

孙峻见时机成熟,借口起身上厕所,突然脱掉外衣,露出一身盔甲,大喊一声“奉诏诛诸葛恪”,隐藏的刀斧手应声而出,将诸葛恪乱刀砍sha,一代权臣就此落幕。

冥冥中自有注定,诸葛恪恐怕想不到,他成名于一场宴会,也si于一场宴会,在他被害后,两个儿子诸葛竦、诸葛建相继被sha,三族被灭,诸葛家自此退出东吴舞台,正应了当年诸葛瑾的话。

“子瑜之驴”的故事脍炙人口,在佩服诸葛恪聪明机智之余,大概诸葛瑾也看出此子刚洽自用的性格,本来只是个玩笑,认个软,笑一声就过去了,何苦要去争这点面子呢?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