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效的针灸穴位之 偏头痛针灸实用小组合

偏头痛 一般的是头痛发生在一侧或者双侧的情况,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的症状,这个病能增加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结果表明,偏头痛为人类第3位常见疾病,按失能所致生命年损失计算,本病为第6位致残性疾病。

这个病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遇到,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到偏头痛,所以说这一节,很有看头,所以这一篇李医生也写的很用心,用时很长!

头痛是一种自觉症状,外感六淫,和内伤杂病,都可以引起来,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称作;头风 汉朝的曹操就是因为头风一直好不了,神医华佗要给他开颅,他一怒之下杀了华佗,从此头风到死都没好!

《内经》称本病为“脑风”“首风”,认为系外在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五脏之病皆能致头痛。《素问·五脏生成》云:“是以头痛颠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之见症。《者病源候论》认识到“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可致头痛。

《金匮要略》中说:“偏头痛者,由风邪收于阳经(少阳经),其气偏虚也,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已,故谓之偏头痛。

引起偏头痛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亦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多因邪客少阳,肝气郁结、痰浊上逆、血瘀阻络引起。

偏头痛目前大多数医生的治疗方法为药物,但由于药物不良反应,一部分患者转而寻求其他非药物疗法,其中,针灸疗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灸治疗偏头痛有较长的历史和较好的效果,通过临床的不断大浪淘沙,近年来,在选穴和刺激方法上中医师们都摸索到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一般主张应用传统的透穴刺法,刺血拔罐也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还有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今天咱们介绍一组比较成熟的的偏头痛针刺选穴组合:

小组合:丝竹空透率谷穴 合谷 太冲 列缺 足临泣穴

丝竹空向率谷穴方向沿皮透刺,以针感为度!

列缺向上斜刺

合谷直刺

足临泣穴 直刺

太冲直刺

偏头痛这个病症大多属于少阳经头痛,

大家看看足少阳胆经的行循路线:起于眼外角,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下方,由颈侧,经肩,进入锁骨上窝,少阳经为气机上下的枢纽,气机失调容易产生少阳经络的症状,如偏头痛,所以偏头痛与少阳,厥阴气机失调有关系,还有部分是少阳阳明经病变。

第一组穴位

丝竹空透率谷穴 丝竹空在眼眉的外端,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两经脉相交接处,所以治疗偏头部位和眼目病变为主,率谷为胆经穴,经行于头之偏侧。故丝竹空透率谷穴,直接疏通手足少阳经气,对偏头痛效果好是偏头痛必选穴位!

古典医书针灸歌赋《玉龙歌》:

偏正头风痛难医,

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

一针两穴世间稀。

第二组 合谷 太冲穴

合谷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有祛风解表、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的功效,几乎一切痛症都可以同它来治疗。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则位于脚上,有疏肝理气、通经活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头痛。

第三组 列缺 足临泣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提及“列缺腕翻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

《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列缺是手太阴肺经之络穴,联络大肠经气,列缺还具有疏风解表的功能,可疏散风寒、解表清热。

足临泣为胆经穴,五输穴中的俞穴,配五行属木,内应于肝,善治因肝胆经失和引起的头痛,眼目病症。

这一组配穴:

有远端手足取穴,

有近端头部取穴;

有缓解病症要穴,

又有针对病因选穴;

既有普通刺法,

又有透穴针法,

千方百计,头痛可医!

套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是根据中医发展高度发达的当今,对于《针灸》注释及提升!

名医倪海厦研究中医达30年之久,并精通其它【命、相、卜、山】四项。主要著作:人纪(包括针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地纪。

倪海厦老师的针灸课程,是经典中的经典,以《针灸大成》为基础,融合了自己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幽默风趣,配穴简单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