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吗? 不吃糖就会好吗?

经常会听到有人问“我得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吗?”“是不是以后不吃糖了,糖尿病就能彻底好了?”“我的孩子从小不让他吃糖, 以后就不会患糖尿病了吧?”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

首先,医学上的“糖”和老百姓说的“糖”不完全相同。在医学概念中,糖”指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如淀粉类)、双糖(蔗糖)和单糖(葡萄糖、果糖)等。而老百姓平时说的“糖”,特指家里做菜用的白糖、花花绿的糖果,以及甜度较大的食物等,这些中含有的多是单糖或双糖。

其次,糖尿病是一种与多种因素, 如遗传、肥胖、自身免疫功能缺陷等有关的内分泌代谢病。目前患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出现了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最终使血糖升高。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吃甜食”和“得糖尿病”画上等号,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如果吃糖过多又消耗不掉,日积月累引起肥胖,的确会明显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少吃甜食、控制体重可以降低得糖尿病的风险。糖尿病人不宜吃糖,这是显而易见的。糖类按分子结构一般分为单糖、双糖及多糖。

1.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在水果中含量丰富,甜度大,吸收速度快,食后能迅速进入血液中。

2.双糖(如蔗糖、麦芽糖)食后也很快进入血液,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的,麦芽糖则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它们在体内的分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所以糖尿病者不宜吃糖。

3.多糖 大多以淀粉形式存在于食物中,还有一种形式为食物纤维,多糖消化吸收慢,有利于保持血糖平稳,因此糖尿病病人应食用多糖。

我们生活中所提到的糖其实主要指的是白糖和红糖这些单糖,这些食物升糖较快,糖尿病应该尽量避免;而多糖食物糖友是可以适量食用的,比如膳食纤维它食用后不仅不会升糖,而且还会增加饱腹感,对糖尿病患者非常有益。

关于糖尿病的谣言有很多,导致大家对吃糖有了恐惧。

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

人体内有一套血糖控制系统,当食物进入人体后,糖类会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升高的血糖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当这套控糖系统出现问题时,血糖就得不到有效控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就成了糖尿病了。

糖尿病患者出现尿糖,并不是因为糖吃得太多,而是机体无法利用这些糖,这时血液中的糖比较多,当超过一定的量时,就会形成糖尿。

因此,糖尿病跟吃糖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但不可否认,长期吃甜食,的确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事!!!

一.定时定量和化整为零

定时定量是指正餐。正常人推荐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每顿饭进食量基本保持平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降糖药更好地匹配,不至于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状况。

化整为零是指零食。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允许病人吃水果,以补充维生素。但吃法与正常人不同,一般不要饭后立即进食。可以选择饭后2小时食用水果。吃的时候将水果分餐,如:一个苹果分2-4次吃完,而不要一口气吃完。分餐次数越多,对血糖影响越小。

所以,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更不是不吃糖就可以去根儿的。正常量的它可以糖分是身体的必需品,是机体能量来源的一方面,不能因为怕得糖尿病或者已经得了糖尿病想尽快把血糖降下来,就不再摄入任何糖分,否则适得其反,会造成体内营养缺乏,破坏身体平衡。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每天摄入适当的糖分。已经得了糖尿病,更不是说只要不吃糖就能使血糖完全恢复正常,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综合管理的结果,控制饮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控制糖分又只是控制饮食的一个环节,大可不必“谈糖色变,畏糖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