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3000多年,只留下了47字魏晋真迹,每个字都值得你临一千遍!

书法从书写的形态上来分的话,基本可以分为五种书体,但这五种书体当中又有着许多不同的呈现方式,从第一种书体甲骨文的成熟到今天,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而在这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帖学的最高峰乃是在魏晋时期,之所以魏晋时期达到了一个书法的高峰,跟艺术发展的规律有关,跟时代的思想环境有关,跟当时的文化架构也有关系,许多的机缘,促进了一个时代书法的高峰,尤其是以“二王”书风为代表的书法人,成为了后世追慕的书法最高准则。

在到目前为止,魏晋时期的名家真迹,最值得后世学习的仅有47个字,而这47个字之所以如此至关重要,乃是因为这是王羲之家族成员所写,每个字都是典型的“二王”笔法,并且字字皆是晋人风度,同时又被后世无限推崇,无数人从此帖当中获益。

此作就是被誉为“天下第四行书”的《伯远帖》。

从书法本体的意义上来讲,《伯远帖》是“天下十大行书”当中最为珍贵的,是唯一的东晋名家墨迹,是“二王”家族的真迹,是最接近“二王”家法的真迹,其文物价值和书法价值自然不可估量。

彼时的王谢家族,一直处于联姻状态,而因为生出了一些矛盾,导致王珣与谢家不合,但王珣又颇受晋孝武帝的恩宠,所以在官场颇受煎熬,这件《伯远帖》就是王珣给自己的堂兄王穆所写的一封信,以表达自己的苦闷之心,王穆,字伯远,所以此帖名为“伯远帖”。

从书法的学习意义上来件,我们能够从中能够真实感受到晋人书写的意境,字字天然,没有炫技的笔法,没有刻意的夸张,更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每个字都是心手合一,字字从胸中流淌出来,并且其变化肌理,一脉天机,已达古人书法至高境界的妙旨。

晋人书法之所以是后人追慕的最高标准,在于其整体气格的潇洒出尘,在于其随意的笔意且不失古法,在于其平和中正的表达,且又能够飘然而清淡,这也于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人格所契合。而这件《伯远帖》则完全满足了这些条件。

此卷在整个书法史上流传有序,从北宋内府流入民间,经过了历代的递藏,在乾隆年间流入内府,被乾隆皇帝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如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乃是北京故宫的顶流国宝之一。

此卷跋文甚多,每一段跋文不仅对于此卷的绝佳评述,也是堪为临摹的书法范本,还有后世名家的题画,更增其雅隽气质。纵观全篇,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味和珍赏。

作为一个书法人,这件《伯远帖》,乃是值得每一个书法人毕生珍藏的绝佳范本。

我们而今,将其藏于北京故宫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博物馆级别的复原,极度清晰地复原出跟原作毫无差别的作品,每一处都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作如见真迹。

欲购此王珣《伯远帖》全卷本,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王珣行书《伯远帖》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