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哪里的面馆好吃# 南京人无论日常还是临近春节,他们的美食清单上,必有一碗面条。苏式汤面、皮肚面、老卤面、干拌面......

/ 婆媳面馆,央视实名pick的小店 /

在南苑新村,韩季兰喜欢做饭,手艺也好。自打年轻时就想有家自己的店,但无奈没有机会。直到儿媳说:“婆婆的手艺,不开店浪费了”。2017年,韩季兰开起了面馆。店里的选址和装修都是儿媳一手操办,周末还会到店里帮忙。真•婆媳面馆。韩季兰没想到的是,麻雀大小的面馆,没多久就火爆起来,连央视也实名点赞。爆红并非偶然。长鱼面、猪肚面、肥肠面......面馆以老卤面为主经营。汤头是韩季兰用硬货一手熬制,鲜香扑鼻。我的胃,被小排面征服。小碗装的现炒小排,与面条分开。老卤面汤,滋滋冒气,入口微咸,回味时又略带鲜甜。

南苑新村思园11幢4单元

/ 行运二0五老面馆,江宁面馆Top 1 /

行运二0五老面馆,大隐隐于江宁科宁路。掀开门帘,座无虚席。第一次到店,只觉得名字奇奇怪怪。实际上,是起源于安徽当涂县205国道。面馆的老板姓夏,安徽人。2009年,夏师傅从马鞍山到江宁开了这家面馆。靠着口口相传的好口碑,街坊邻居都成了他家的真爱粉,做成了江宁面馆Top1。“不想做饭的时候,来二0五吃一碗面条,就跟自己家一样”,拼桌的大爷笑道。夏师傅手法刷括,大火烧水,弯面蹭蹭下锅。不过,他自带高冷气质,外卖平台找面馆合作,都被拒绝。我问为何?“不喜欢”三个字,足以概括。大肉家常面,是面馆特色所在。相比于南京传统的大肉,这里的大肉面算是「小肉」,让大肉面的名称也略显尴尬。薄薄一片,一碗面有十来片,肉片吸收了微辣的汤汁,肥而不腻。

江宁区科宁路148号

/ 蘇耳朵面馆,钓鱼台的老面馆 /

南京人爱吃面,老城南人尤甚。南京70%的面馆,藏在了老城南。这不,在钓鱼台开了20余年的宝藏小店——钓鱼台锅盖面,承包老南京人关于城南的记忆。3年前,钓鱼台锅盖面改了个新名字:蘇耳朵。在与老食客的唠嗑里,我知道了改名原因。钓鱼台锅盖面不易注册商标,老板姓苏,小名耳朵,特此得名。老板,也够大气!煮面的灶台直接放在店前,想看做面的人随便看。一碗大肠面,再来一份熏鱼浇头加持,一筷面,一勺汤,简直是幸福感maxxxx!

今年,蘇耳朵面馆搬回原来锅盖面的老地址,往常红色的门头换成了白底红字。去寻味的盆友,可别找错了地方。

秦淮区钓鱼台186号

/ 朋友圈面馆,川渝风味满分 /

蘇耳朵面馆的附近,藏了一家朋友圈面馆。面馆的老板,名叫小曾,地道的四川人。在南京闯荡的这些年,小曾因一场意外火灾,身无分文。朋友们递给他一叠厚厚的信封。饭店被烧,都没落泪的他,唯独这时候没忍住。他决定重新开个小店养家糊口,并取名为朋友圈面馆。小曾知道面馆名字或许有些侵权,但在他看来,“我一辈子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朋友”。靠着自己的手艺,面馆已经发展出多种面条延伸的美食,但都以川南风味为主。以麻辣为主的四川内江美食“蓉城冒菜”,外加捞面,便成了川南+南京的美食Plus版本:蓉城冒菜捞面。来朋友圈面馆,风味杂酱拌面必尝。接地气的家常拌酱,入口微辣,吃到后面也不腻。小学都没毕业的小曾,把朋友圈面馆经营地活色生香。现在,还有许多人寻味而来,都想跟着他学做面条。

集庆路15号(靠近钓鱼台附近)

/ 地雷面馆,30年做一碗老卤面 /

南湖从来不缺美食。从水西门大街走到长虹路,邂逅地雷面馆。资深食面者的评价中,面馆的口味和名字一样响亮。南湖还没有搬迁的时候,地雷面馆就在这里扎下了根,见证了南湖30年变迁。早上六点到下午两点,就算不是饭点,也人头攒动。地雷家的老卤面,浇头埋在汤底,许多食客以为俗称“埋地雷”。直到老板娘指了指老板,一句“他叫地雷”。嗯,尴尬一笑。平时,你还是能从老板有一搭没一搭地和食客的聊天中,窥见他的亲和之处。一份大肉面,份量十足,鸡蛋、青菜、木耳等小菜藏在碗底,大肉横铺在面上。面条弹牙有嚼劲,虽没有想象中惊艳,但南京的冬天,却独独离不开这碗地雷家的呛面。

建邺区长虹路6号 / 洲泰路江心洲派出所隔壁

/ 泰顺江南春面馆,偶遇明星不是事儿 /

《江南春》,带着一股子文艺气质,成了南京面馆的扛把子!挑剔的老南京人,也独爱这份记忆中的老味道。饭点前后必排队,资深吃货趁着下午14点半关门前驱车也要赶过来,老板堂食、外卖忙得不可开交。我对江南春的印象,还停留在吴亦凡来huai面时的盛况。江南春的干挑面是出了名的。不过,我对热腾腾的肉丝汤面情有独钟。肉丝煸炒后,加入大骨熬制的白色汤底中,香味爆棚。饭后,再帮朋友打包一份。江南特有的烟火生活,都融进这一碗老南京味道的面条里。

应天大街387-28号

寒风乍起,等你钻进这些面馆,品尝美食,解读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