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弯抹角(六十一)仍说茶馆街那些琐事这两天我们的老街系列吸引了不少朋友的围观,一本地网友说长沙的茶馆(摊)文化还真有历史,我不喜此好,但听说过长辈们的一些茶馆之事,泡一杯浓茶,来一糖一肉两个包子,把两个包子叠起来捏紧着吃,从早上五,六点,一直坐到中午,听着颇有趣味。

2.一一自然这是闲篇,继续昨天的话题。

3.前面引用力报记者刘大猷近百年前对于长沙茶馆的一些叙旧,大家应该对长沙茶馆有些感性的认识,所以现在有必要继续说说茶馆街的声色与今天的感觉。

4.之前我说过潮宗街街面因为几百年都走动卖河水为生的黎民,因此街道终年流动川流不息的人群的同时也流动着从水桶里洒落的湘江里的河水,着实让我想起悠悠岁月四个字来。

5.而茶馆巷深得潮宗街的神韵,它以前就叫水道巷,流在脚底的水如今幻化成流进口腔里的茶水,自然更名为茶馆巷了。

6.以前它的存在无非是为了中山路边引水方便而存在着的。

7.我之所以记得这条不过三米宽几百米长的小巷,是因为我母亲象胶厂冲压车间的一个工友家住在这里,那时的感觉是因为长期浸润在氤氲的雾气水汽中,小巷子里的姑娘一个个都显得特别水灵,缺点或许就是人上年纪之后那关节风湿方面的疼痛会比其他人来得更厉害一点也末可知。

8.我想力报记者当年描述的民国早期,这条小巷里人们每当清晨就得生火烧水,巷子空间肯定一年到头都烟熏雾绕的,用现在的语言表达是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

9.因为这里的生意曾经蛮好蛮好,其时除了西牌楼的洞庭春,八角亭旁的德园以及大华斋,斜对面的老照壁的徐松泉四大花旦之外,说起长沙叫得出名头的茶馆地段,茶馆巷恐怕第五个指头于古城长沙沙码子来说它就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存在,何况它的南口盐道坪坐小船来江边贩小菜的人员幅凑,湘江河中下游的相遇这才使得具有美食一条街的味道,吸引着更多的本地人与外地人,变化的不是经营美食而是七件事中无法缺少的茶馆罢了。

10.说来你也不信,当时长沙的地位在全国人文知名度排名七、八位,专门经营教材的开明书局分店有长沙没重庆、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却有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长沙。

11.说到那时候全国著名饮茶打卡地,长沙既是全国四大米市自是全国三大饮茶名地,与它同框的只有广州和重庆。

12.以安逸巴适得名慢生活亨誉天下的成都根本没有一点名气,即或有那己是半世纪的后话了。

13.比较起来,广州重庆的喝茶与长沙之喝茶区别颇多。

14.广州人讲喝茶更像是吃早饭,什么四盅几件的,对茶並不考究,偏重于茶之外的点心,而重庆人以豪爽干脆著称,以喝茶兼聊天为主,长沙人二者融合,值得一提的是长沙人急性子多,表现在喝茶上喜欢喝刚刚才充好的滚烫的茶,有时茶在开水中会有浮出水面的茶梗,他们不会象电影里的官员一样用茶杯盖刮出,而是浑然不觉地一口闷,尤其是以低下层百姓为主的茶馆讲究更是阙如。

15.与其说是品茶倒不如说是牛饮来得更加准确一些。

16.诚如刘大猷先生在百年前的观察,囿于物质的贫乏那时长沙主要的消遣方式大多是约上三五好友天刚放亮便群聚茶馆去喝早茶,那儿镇日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此起彼伏的谈笑声和店小二冲茶泡水吆喝之声不绝于耳,煞是闹猛,仿如后起之秀半雅亭茶馆里的对联:一去二三里,茶馆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品茶"其实品茶只是说法,对于那时的长沙人我坚持的说法是呷茶动词性的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