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湾过年习俗!让你感受到全新的又一种文化风情!】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管是大陆、香港、澳门亦或是台湾,都有很多大致相同的过年习俗。

2.同时,每个地方又有着各自地域特色的风情与习俗。

3.而台湾融合了各种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基因,形成了台湾有特色春节习俗。

4.台湾人过年实际上从农历腊月十六就开始了,节日气氛和活动安排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5.在台湾民间把这个时间段称之为“年兜时节”。

6.这一点与同属中华文化圈的其他区域年俗都是有所不同的。

7.一、尾牙。

8.每月初二、十六,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称为“做牙”,即打牙祭。

9.腊月十六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也称为“尾牙”。

10.主要感谢土地公一年来对事业生意和农作收成的庇佑,所以比平常的做牙日更为隆重。

11.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12.这天,老板宴请犒赏员工,平民百姓家则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全家人聚在一起“食尾牙”。

13.二、祭灶。

14.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为“祭灶”日。

15.这一天灶神上天奏报天帝。

16.人们在祭送灶神时,将灶神像贴于灶上,配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对联。

17.摆上供品,如甜元仔、米饵、糖豆浆、甜瓜、糖果等,这些供品或甜或黏,意思是让灶神多说好话,不说坏话。

18.并燃香放鞭,为灶神送行。

19.三、清沌。

20.祭灶时要大扫除。

21.平时神案、神位、香炉不得擅自移动,趁灶王上天之机才能挪移清扫。

22.“清沌”,即除旧纳新之意,台湾俚谚称:“清后才会富”。

23.清沌风俗流传至今。

24.四、年货。

25.逛街买年货是过年前的最重要活动。

26.“年货大街”遍布岛内城乡各地,是台湾年节标志性景观。

27.迪化街是台北最老的一个商圈,“年货观光大街”是台湾重要文化旅游项目,形式复古,布满彩旗,灯笼高挂,热闹非凡。

28.各种杂货、糖果,服饰、美食,几乎要压塌街。

29.近年大陆物产成为热门货。

30.台湾民间谚语“囝仔爱年兜,大人闹嘈嘈”,反映人们忙年货的情景。

31.五、除夕。

32.除夕是过年最重要的大日子。

33.一大早,各家各户除旧布新,贴春联与春字,台湾民间俗称“辉春”。

34.除夕下午的祭拜,俗称“辞年”或“辞岁”,感谢神明及祖先的保佑,祈求来年继续赐福。

35.每个人都穿戴整齐,神明及祖先的牌位陈列供品。

36.祭品中一定少不了年糕,台湾人叫“年粿”。

37.台湾俗谚:甜粿过年,发粿赚钱。

38.六、围炉。

39.辞岁之后,吃年夜饭,台湾称“围炉”。

40.过去围绕炭炉,现在以火锅或电磁炉取代。

41.一家人热乎乎地围坐一桌会餐,欢乐团圆。

42.年夜饭中,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虾丸、肉丸、全架鸡,还有芥菜,叫“长年菜”,吃时要一根一根先头后尾,不能横食,也不能嚼断而食,象征绵延不断;“韭菜”,取其与“久”谐音,象征长寿;萝卜,闽南话称它为“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

43.桌上的菜,每人都要下筷吃一口,此乃象征齐全,即使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及孩子,也要喝上一点点酒,因“酒”与“久”同音。

44.一家人齐聚一堂,把酒言欢,畅叙亲情,气氛十分亲热温馨。

45.七、压岁钱。

46.年夜饭后,长辈们要给儿孙们“压岁钱”(红包)。

47.台湾的习俗是,只要没结婚,多大都可以从父母、兄嫂手里讨红包。

48.“压岁钱”必须是偶数,忌讳奇数,取吉利之意。

49.与大陆各地习俗一样,“守岁”到午夜,燃烟花爆竹。

50.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将来有一天能去台湾赶一赶年货大集,感受一下宝岛的过年氛围与风土人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