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上价值数百万上千万的书画作品,在宁波一位民间收藏家看来,并不稀奇!因为他的藏馆中就收藏有中国众多名家大师的真迹作品,实乃罕见!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他有意将这批文物捐赠给国家时,却遭遇捐赠“无门”的尴尬?[what]真诚希望相关部门能主动联系他。

1.没去藏馆现场之前,没人相信这是事实: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吴冠中等,这些大师的作品,挂得满墙都是;在拍卖会上,曾拍出过不菲价格的傅抱石先生的作品,居然平躺在仓库的地板上;宋代范仲淹、李清照的手迹,静静地安置在房间一角;历史人物蒋中正、于右任的手迹也在室内可见……。

2.在宁波西郊并不热闹的宁波古玩城,小编遇到了宁波某书画藏馆馆长、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民间收藏家史先生(图2)。史先生生于1952年,今年虚岁刚好七十岁。“文凭”不高,但“文化”不低,经历坎坷(图1),为人真诚而善良。

(1)谈到满屋的书画文物,不得不提到史先生的家族。史先生老家位于鄞州东钱湖下水村,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词人史浩(有“一门三丞相”的美称)的第33代嫡孙。血脉中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

(2)他的叔叔从解放前开始,很早就在上海做生意了,经过多年打拼,积累了不少资产。同时,爱好并从事古玩收藏,拥有上万幅古今名家大师的书画作品。因膝下无儿无女,叔叔在1983年去世之前,把这些毕生的心血托付给了史先生,希望他成为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3)史先生没有让叔叔失望,几十年来,他牢记叔叔的重托,精心收藏,几次搬家,都没有丢失一件藏品。但是,现在的藏馆面积毕竟只有120平方米左右,根本无法承载这么多的作品!

所以,即使是一些价值再高、名气再大的大师作品,有时也只好被屈身叠放在房间的过道,甚至地板上……还有一些作品因为没处安放而无法裱帧,只好卷放在桌子上(图9),实在有点可惜,但又无可奈何。

3.据史先生介绍,这种级别的作品,国内一般性的博物馆特别是一些艺术类高校的博物馆(图书馆),根本不可能拥有。这里随便拿一幅作品过去,就有可能成为对方的“镇馆之宝”。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史先生即使有心捐赠,他们也无法承接。

(1)随着时间的流逝,史先生毕竟也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了,他早已对钱财看得很淡了。但是,对于这些凝结着二代史家心血的满屋子的书画(图7),史先生确实想让它们有个好的“归宿”。

另外,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是,这些古书画的维护和保养费用不低,需要每年高达三、五十万元之多!虽说史先生经济条件还可以,但毕竟是笔不小的开支,几十年如一日,也是有一定压力的。

(2)一些专业媒体也曾报道过史先生的事迹(图1),央视《鉴定》栏目也曾于2015年来此拍摄报道。但是,后来去联系的一些单位和个人,商业化味道甚浓,史先生不敢贸然予以托付。

(3)值得一提的是,史先生是宁波人,家乡情结甚浓。他也曾与当地的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意愿把这批文物无偿捐赠给国家。但是,不知是因为何种原因,此事未果。倒是有临省相关部门得知信息后,有意接收这批文物,但史先生不太愿意。

好在最近,宁波有位爱好收藏的企业家,愿意为史先生在他的家乡东钱湖畔安排一个地方,承接这批文物,以让更多的后人,看到这些作品。同时,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史先生正在与之沟通,希望史先生能够如愿以偿。

【结语】文化,是一种传承,文脉断了,灵魂也就丢了!

为此,有网友建议:

1.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这批书画的保护维护工作。

2.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对史先生收藏的这批书画,进行一次权威鉴定。

3.经鉴定如确属真迹,应该价值不菲,属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相关部门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积极帮助史先生对这批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

4.根据史先生的个人意愿,决定它们的最终去处。但不管怎样,相关部门应予以关注和跟踪。

对此,您有什么想法或建议?评论区留言。

#宁波头条# #收藏# #宁波身边事#

- - - - - - -

讲真话,说实事,悟生活!欢迎评论、转发!真诚期待您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