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8年,77岁的张廷玉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以他的资历与功绩,他的辞官退休,怎么也该风风光光的,然而,却生出很多事端。只因他配享太庙殊荣。之后,乾隆下令查抄张廷玉家时,搜出36万两白银。

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雍正最为倚重的汉臣。而且,他是有名的清官。

那么,为什么要查抄张廷玉的家呢?

先从雍正开始说起。雍正临终前,特意下旨让张廷玉为顾命大臣,还给他配享太庙的殊荣。

雍正的遗旨,虽然是力保张廷玉。但在张廷玉看来,遗诏对他很不利,因为雍正的重用,已经触犯了乾隆的君权底线。

乾隆非常强调满人的特权,而疏远汉臣,不希望汉臣在朝中势力过大,而汉臣中的翘楚张廷玉,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

1748年,77岁的张廷玉向乾隆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按照惯例,面对张廷玉的请辞,乾隆拒绝了。

次年,张廷玉再次请辞,乾隆再次拒绝。

此时的张廷玉很是疑惑,难不成乾隆真想留他?

如果真想留张廷玉,而他却被满人针对,被乾隆猜忌,这算怎么回事?难道乾隆不想让他死后配享太庙吗?

想到这,张廷玉开始担心起来,若是真这样的话,岂不是要被人耻笑的。

于是,张廷玉专门向乾隆请旨,说:若想留我,就要先写个书面保证,保证死后能配享太庙。

张廷玉明知道这样做,会得罪乾隆的,但张廷玉更明白,乾隆铁了心要打压汉宸时,他就只能用这种办法保命了。

乾隆很恼火,可是不能公然针对张廷玉,只好答应。

可是,当乾隆要求张廷玉来“接旨”的时,张廷玉以自己的身体不适为由,让自己的儿子领旨。

这种行为很嚣张,简直是让乾隆下不来台。乾隆愈加生气,便趁机发作。

派子领旨事件后,张廷玉被“削掉”伯爵之位。

1751年,乾隆的长子永璜因病去世,乾隆心情很差。

可张廷玉却不挑时候的,再次请辞回家,这已经是他的第三次申请了。

这次,张廷玉彻底把乾隆惹怒。因永璜是张廷玉的学生,张廷玉若有半点师生情谊,怎么会在这时申请回家养老?

因此,乾隆愤怒地下令,彻底取消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

好巧不巧,赶上张廷玉的亲家——朱家有人犯错被查。而乾隆却趁机“牵连”张廷玉,明明犯事的是朱家,可张廷玉要被“抄家”。

1751年8月,乾隆派钦差带着200多名官兵,把张廷玉家给抄了,翻箱倒柜地翻出了多件皇家赏赐的物品及36万两白银。

同时,特别对“文字”一类的东西盯得紧,很显然,乾隆想从张廷玉的“笔下”找出张廷玉“造反”的证据。

平时,张廷玉面对乾隆都敢这么狂了,写一些乾隆的坏话也不奇怪。

所以,大家笃定张廷玉一定会难脱罪名。

不过,张廷玉很小心,和任何官僚的通信,对乾隆都没有半句怨言。甚至,他们家连书信,都找不出来几封。

最终,乾隆只好把财产和银两都还了回去,还训斥钦差曲解他的意思,竟然把张廷玉的全部家当都搬了回来。

张廷玉是出了名的两袖清风,为何家里还有这么多白银呢?

这就要从张廷玉的为官之道说起了。

张廷玉此人,做事很合规矩,经常和家人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也就是说:多说多错,不如沉默来得安全。

这样的为官之道,让他历经三朝而不倒。

至于为何有这么多钱?

其实,这些都是皇帝赏赐的。

抄家一事,终究成了一场闹剧。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在位时,就曾七次赏赐张廷玉,每一次赏赐的数目都有数万两之多,最少的一次也有两万两。

此后,乾隆和张廷玉的关系就近乎凝固了。

张廷玉彻底过上了退休的生活,不问世事。

5年后,张廷玉去世,享年84岁。

乾隆虽然不情愿,但还是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在清朝史上,张廷玉是唯一以汉臣身份配享太庙的人。

【观心铭史】

至于张廷玉为什么后期要屡次激怒乾隆,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不理智的处境上。

实际上,满族代表大臣鄂尔泰病故后,张廷玉便开始谋划。

张廷玉早就看出自己的“地位”代表了汉臣群体,他只有 “自我毁灭”,才能让一个整体不被猜忌。

正所谓“牺牲自我,保全汉臣。” 你怎么看?

@观心铭史,关注我!

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