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考那点事(2)——论高一分类选科的无悔操作

最近线上、线下都在谈论“选科”的问题,上期谈了分类选科的大原则,就是“政策允许、社会需求、科学搭配”。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今天就高一分类分科的实际操作提点建议,简单实用,照着操作肯定不后悔。

高一分类选科的步骤大致是:

1.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潜能、各科素养、能力等;

2.理清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与职业;

3.了解大学专业学什么?将来能做什么?

4.倒推确定分类选科的;

这是最科学、实用的分类选科思路,也符合新高考改革的设计初衷。下面对以上四条做简略解读。

对第1条全方位了解自己,并确定自己将来适合做什么?这个理论上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进行测量评估,有些网站也这些服务项目。但人是复杂的,除了数据还有情感,而有诗与远方,大多数人不会相信机器给出的判断。大多数家庭也没条件做这个评估,就只能只能凭感觉与经验,希通过广泛咨询来了解自已。

对第2条将来从事的职业,我们理论上可以向亲友打听各行各业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去体验。但有两种倾向:一是在某行干得比较好认为这一行好干、前途——这叫干一行爱一行;若干得不好,则坚决不同意再入这一行——这叫干一行怨一行,能客观评估得不多。

对第3条大学专业学什么,将来适合做什么这是确定,可以网查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员。分类选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了解自己,将来适合干什么?这就是目前业内很热的“生涯规划”。想在“初中、高一”就把自已职业方向确定下来,我的看法是不乐观?谁能有这么远的预见?想做的事未必能做成,机会是在学习实践中创造的,马云读高一时还没有互联网,是怎么规划出他现在的生涯的?。

综上,仅有科学合理的步骤还是纸上谈兵,如果上述事都能提前想清楚,步步都能实现规划,人生无不开挂!选科就不是个事。比如说你确定将来要学医,并且是临床医学,那你就毫不犹豫选择“理化生”;若说要选择新闻传播,立即选科“史政地”。

高一分类选科,学霸不用多想,想选什么就选什么,反正大学与专业都是你先选。若是学渣,也不用多虑,凡正也考不上;最纠结的就是广大中等生,与社会上“焦虑层中产”阶层相对应,如何处理,我们先不谈理论,只谈实操干货。

1.扬长是首选。新高考模式要求与发展特长是与人才培养规格相匹配的,考生要充分利用这个政策红利。首选自已的优势学科,确定大类(文理)选择。当然“长与短”是相对的,并非某次考分高点就是优长,某科学起来感觉“轻松”就是易,还需综合考量,纵横对比,看发展“潜质”,要多吸纳课任老师及家长意见。这样“文理”就选定了,若你对物理、历史感觉都一样,不长不短,不喜不厌,那看下一条;

2.需求是大势。社会需求是大形势,个人的发展一定要与社会发展大形势相匹配(奇才异士另论)。而所谓需求的大势就是看高校招生计划,多年来高校招生“理文比例”大约都是“7:3”,严格说是“7.3:2.7”,几年后很可能是“7.5:2.5”,这是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若你文理无偏好,那就选理科!

3.互补是科学。对于“+2”学科的搭配选择,要遵从相关与互补。相关联的学科看起来是两门课,学起来相当于1.7门课,其中有0.3门是重复关联的。这样学起来互相渗透,互相启发,高效而易深入。此外还要考虑大学学习,中学是为大学打基础,上大学是提长自已的手段是目的,上大学是为学便多本领。比如说大学理工科专业,必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结果你在中学没有选化学、生物,到大学后要补?天啊,中学因不喜而避开,到大学还要补,你杀了我吧!

4.避弱是原则。对于“+2”学科,在考虑上述各条外,一票否决的是“弱科”回避弱科!无论多么重要,也不管多么科学,只要是自己的弱项——无法弥补的弱项,那就毫不犹豫地回避!比如我化学最差了,从初中以来就没有过及格,怎么也学不进去,选科时回避!说不选化学,理科很多专业受限,管不了许多,你学不进去就得避开,99%大学专业不能读,不是还有1%专业吗,够了!当然,是不是无法弥补弱项,还需请教课任老师,家长也要认真参与评估,这票否决要慎重。

5.借风最明智。若有家人亲友从事某一行业,无论是专业、经验,人际关系上能给你助力的,都可考虑选择与他接近的专业科类。这个是经验传承不属不正之风。因为你自小耳濡目染对某些行业就有了解,这是最宝贵的资源,一定要充分利用。比如说有亲友是知名医生,你经常去医院玩,就对医院有感性认识,你知道医生的日常与素养比别人多,你以后学医也可以从他处得到助力;

好了,今天分享的高一分类选科的实操干货,照做无悔!若想知道更多的为什么?还有哪些坑必须注意,请点关注收藏,下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