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曾任上海市委书记,5个儿女却无一人为官,都是工人农民俗话说“自古山东出好汉”,说到山东好汉,大家自然会想到水泊梁山的108位好汉,不过这些大都是作家杜撰的,其实山东历史上确实诞生不少军事家、优秀将领,如孙武、孙膑,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

2.就是到了近代也出了不少名将,最著名的就是“三李一王”即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以及王耀武。

3.不过建国后山东籍的开国将军却是不多,共有25位,其中三位开国中将,孔庆德、孙继先和刘兴元,其实建国初还有一位高级将领也来自山东,可惜没参与授衔,此人就是王一平。

4.1914年,王一平生于山东荣成一个普通的小渔村,家家户户以打鱼为生,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还算过得去。

5.王一平家族重视学风,而他自幼聪慧,父母也希望他以后能有个好的前途,省吃俭用攒钱将他送进学堂读书。

6.王一平确实没有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文登师范,正常的话,几年后王一平顺利毕业,应该会成为一位优秀的乡村教员。

7.如果这样的话,我军将会少一位功勋赫赫的高级将领。

8.在文登师范读书的时候,王一平接受马列思想的启蒙教育,在几次参加爱国学生运动的时候,认识了几位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引导下,王一平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经过多年的历练,抗战胜利时已是山东军区第四师政委。

9.1948年,王一平升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政委,率军参加了淮海战役,三大战役结束后全军整编,华野第八纵队改编为三野第26军,王一平是军政委。

10.渡江战役打响后,他带领26军渡江南下,参加了解放上海战役,建国后已是第八兵团政治部主任,成为副兵团级干部。

11.不过在1952年,时任上海市长的陈老总点名要他去上海工作,第八兵团司令员王建安还有些不舍得,就给陈老总打电话说情,陈老总听完就说了四个字:“这是命令”,无奈,王司令只能放行。

12.王一平调到上海当上市委组织部部长,此后一直留在上海工作,到了70年代后期成为上海市委书记,成就很高,不过因为他已离开部队工作,55年没有参加授衔,否则至少是个少将的。

13.王一平多年来一直在上海身居要职,但他以身作则,从不会让自己或家人依仗自己手中的权力谋私利,沾一点光都不行,可以说他对家人严厉的有些过分了。

14.就拿王一平夫人张梅修来说,她也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977年市里正筹建纪委,有人提议将在园林局工作的张梅修调过来当纪委副主任。

15.而王一平当时分管纪检、组织工作,他看到申请报告有张梅修的名字,二话没说就拿笔将张梅修划掉了,当时很多人都很不明白为什么,张梅修是3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论资历、论能力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

16.夫人张梅修心里不服,就去问王一平,而他说:“我分管的部门你不能去!”一听这话,张梅修也气坏了,冲丈夫嚷道:“要是你当了市委书记,是不是我就不能在上海待了!”但妻子再怎么气愤吗,王一平也不会改变初衷,最后张梅修还是回到园林局工作,当时园林局的党委书记知道后说:“这个王一平也太过分了吧”。

17.因为丈夫的“过分”,张梅修直到退休只是个正处级干部,而与她资历、能力差不多的干部都升上去了。

18.对妻子如此“过分”,对儿女要求的当然更严格,据小女儿王时梅说,大哥复员后,回上海工厂工作,因工作出色,组织上把他送进干部训练班进修。

19.王一平知道后把大儿子叫来,对他说:“你进训练班不是走后门,但你要不是我儿子,会让你参加培训吗?我看你还是不要当官,老老实实的当工人吧”。

20.大儿子虽然不痛快,但也只好退出培训班的名额,直到退休,王时梅的大哥也只是个工人。

21.在父亲的教诲下,五个儿女在普通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一生,没有一人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