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触动人心的十大人物之死

一部《三国演义》,刻画塑造了无数英雄豪杰,但纵是英雄也难逃生老病死。今天和大家说说我心中最触动人心的十大人物之死。

十 孙策

每每提到东吴,都称其历经三世。实际孙坚死后,除了几个老臣什么也没留给子孙,以至于年纪不大的孙策只能栖身袁术处,时常受其欺辱。

为了重振孙家声威,孙策以玉玺换来少量兵马,凭武席卷江东,为后来的吴国打下江东基业,不想却被许贡门客重伤,后又死于于吉阴魂作祟。

为了江东的未来,孙策没有把位置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能力不俗的年轻弟弟,他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劣势,也清楚弟弟的实力。可惜在若干年后,只换来一个“长沙桓王”的追谥,他了解孙权,或许在一开始就想到了吧。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九 赵云

蜀汉二次北伐前夕,风断树干,诸葛亮料到有大将陨落,不久后赵广、赵统赶来奔丧,他们的父亲就是昔日五虎上将之一——赵云。

赵云走的很平静,年过古稀病逝在书中也算长寿,但他的死也预示了五虎将时代或者说蜀汉最鼎盛的时期彻底终结,连点念想都没了,三国,逐渐进入后三国时代。

“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八 太史慈

一个能与江东小霸王旗鼓相当的武将,不过在多水战的东吴多少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在沉浸了多年后,不听劝阻,打算用计里应外合以破张辽,结果被将计就计杀得大败,自己也因箭伤重伤不治。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七 荀彧

他是曹操的最佳拍档、下属、朋友,被曹操称作“吾之子房”,荀彧虽然不像诸葛亮、周瑜那般耀眼,但他对曹魏的贡献毋庸置疑,若非荀彧,曹操未必走得到那个高度。

可是,荀彧终究是汉臣,当曹操随着地位的上升改变了初心与理想时,就注定了荀彧最终的结局。

“丞相本兴义兵, 匡扶汉室, 当秉忠贞之志, 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 不宜如此。”

六 刘备

前半生颠沛流离,处处碰壁,虽名满天下却步步荆棘。好不容易三分天下,安稳日子没过几天,荆州就变了天,二弟关羽战死,三弟张飞被刺,夷陵之战大败……蜀汉变成了三国中底子最薄的一国。

终于,郁郁寡欢的刘备在白帝城撒手人寰了,死前,他将阿斗托付给诸葛亮,并让刘禅以父事孔明,最终,罗贯中塑造的正派主角,陨落了。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五 曹操

年轻时的曹操,想的是做大汉的征西将军,像霍骠姚那样为大汉开疆拓土。随着天下大乱,曹操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同时,忘记了初心……

但是最终,曹操把持住了心中的欲望,没有迈出最后一步,把这个机会留给了曹丕,而他的愿望也从征西将军变成了周文王。

曹操的死,仿佛一个时代的终结,从此世间再不见那个叱咤风云的乱世奸雄。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四 关羽

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可惜,在北伐的关键时刻,魏吴两国暗通曲款,精锐尽出,吕子明白衣渡江,荆州失守,形势急转直下,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被马忠擒获,一代武圣谢幕。

关公之死,不知让多少“三国迷”痛断肝肠……

“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三 周瑜

为了衬托诸葛亮,周瑜被罗贯中牺牲掉了。然而,尽管在演义中周瑜处处被诸葛亮压一头,却依然难掩其出色,为了为主公今后席卷天下扫清障碍,周瑜一直致力于谋害孔明。他与庞涓不同,周瑜没有妒忌,他是为了东吴。

可惜,背景终究是背景,孔明三气周瑜后,周瑜喷出了最后一口老血,一命呼呼……

“既生瑜,何生亮!”

二 诸葛亮

为了那份承诺,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殚精竭力,辅佐刘禅,一心中兴汉室,六出祁山虽胜绩不少,却……终是天意难违。

诸葛亮勤政为国,不惜背负“穷兵黩武”的骂名,为的只是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最终,五丈原七星灯熄灭的时刻,诸葛亮病逝……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一 姜维

姜维本是魏将,但是后期却成了坚定的主战派,誓要继承诸葛亮遗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于是九伐中原,可惜,此时的蜀汉已经无法与强大的曹魏抗衡,姜维所作所为,注定徒劳无功。

诸葛亮豁出性命是为了报答刘备,而姜维舍生忘死是为了报答诸葛亮,这份忠义与执着是何其相似?只可惜,最终一切不过南柯一梦,在姜维与钟会大军于剑阁对峙时,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刘禅开城投降。

于是姜维改变策略,“曲线救国”,鼓动钟会谋反,打算从中取事,却不想钟会威望不够,众将拨乱反正,姜维与钟会一样,死于乱军之中,同时,被开膛摘心……

“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