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光是个古县,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2.留下两座古城遗址。

3.(一)西汉置东光县,治今县东找王镇南,属勃海郡。

4.北魏属渤海郡。

5.《读史方舆纪要》云:“县东二十里,汉县治此。

6.”自汉初至北魏,东光县一直治此,前后历近800年。

7.据《东光县志》,汉高帝四年(公元前 203 年)始置东光县。

8.因此地原为东阳侯之封地,遂取“东阳”之义,名为东光。

9.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汉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封清河纲王刘义之小儿子刘弘为东阳侯,位置在今故城县故城镇。

10.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黄河在馆陶决口,水入屯氏河,其后,清河郡许多地方城毁地淹,人口大量减少,屯氏河流域原西汉侯国被水冲毁,不得已在非王国所属的勃海郡的高地再置王子侯国,所以才有了在今东光县境内的东阳侯国。

11.古城遗址高出四周地面半米余,约占地八十亩,遍布砖头瓦砾。

12.城东南隅有一土台,人称梳妆台。

13.找王村3.5公里,自古有七座古墓,俗称王坟,但究竟是谁的坟墓已经失考,只能断定是一座古墓。

14.民间有三个传说,一个说是汉代侯王刘缪的王坟,一个是商代的宁母王坟,一是唐代袁怒已的王坟。

15.传说有七座,现只一座。

16.(二)北齐天保七年(557年)东光县治移今县东南陶氏故城。

17.《太平寰宇记》:“高齐天保七年(557),移治于今县东南三十里陶氏故城。

18.(三)隋开皇三年(583年) 县治移今址,达1400年之久。

19.唐末东光还是景州治。

20.五代周为定远军治。

21.北宋为永静军治。

22.金初为景州治,金大安(元年为1209年)后为观州治。

23.《唐书》载:唐太宗李世民之三子李慎封纪王,慎之女李楚媛封爵为东光县主。

24.县主不是县令,而是旧时朝廷给予王公女儿的封号。

25.即将东光为封地,食俸禄于邑。

26.李楚媛相貌非凡,举止大方,风度娴静,并且勤奋上进,孝顺恭谨,在朝廷上下很有名气。

27.李楚媛到封地后,组织农民植桑养蚕,遂使东光成为北方著名蚕丝集散之地,故别称茧城。

28.直至永昌元年(689),在东光生活20年。

29.北宋时,始建东光古县城(今东光县城)。

30.明朝时期,东光县城是夯土城,四面各长500米,城高7.5米,雉堞1260个。

31.崇祯十三年,改建砖城。

32.周围共六里地,城高10多米,雉堞一千个。

33.城有四门,是两层重楼建筑。

34.城池四角上各建一个两层重楼,城中间共建八座两层重楼。

35.东门石额上写‘东阳’,西门石额上写‘西光’,南门石额写‘丽正’,北门石额写‘拱辰’。

36.这是东光县城最宏伟的时候。

37.明末战争之后,只剩下四个门的重楼。

38.清康熙十年(1671)曾修复,后来全部塌掉。

39.清乾隆九年,改建土城,仍旧在原来基础兴建,城高只有5米。

40.道光咸丰年间也塌掉了,1863年,1864年先后两次重修,规模比以前又小了不少,“四门各减一重”。

41.1868年(同治七年),县令李振林曾经挑挖过一次护城河。

42.至民国初年,古城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