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年,明军以火铳齐射,与麓川的“象兵”展开决战。大将蒋贵亲自上阵指挥,明军士气高扬,奋勇拼杀。麓川兵伤亡十几万,思任发败逃缅甸,元气大伤。

蒋贵,明朝大将,两次远征麓川,在丛林中作战,歼灭敌军20多万,威震西南。

1388年,思伦法率30万兵马挑战大明,与沐英在定边决战。

20万明军还在路途,沐英以3万兵马迎战,击败思伦法,斩首数万,麓川臣服大明。

思伦法战败,此后便低调做人。思任发继位后,改变父亲的做法,主动挑起战争。

思任发认为,明军主力在长城一带,防御蒙古骑兵,难以顾及西南。

1441年,思任发出兵3万,攻打景东、威远,被明军击败,但继续劫掠边境。

为了征讨麓川,让思任发老实做人,明英宗决定大规模出兵。王骥挂帅,蒋贵充当前锋,率15万大军南征。

抵达云南后,王骥、蒋贵商讨作战方案,决定分三路出兵,直捣思任发的基地麓川。

思任发在上江寨设防,依托山寨,正面与明军交战。

上江寨地势险要,丛林密布,麓川士兵以弓箭射击。

蒋贵以火炮正面攻击,派步兵上阵,吸引麓川兵的注意力。

接着,蒋贵亲率“敢死队”一百余人,从山后攀登悬崖,爬上山顶,突袭麓川兵大营。

明军突袭,山上混乱不堪,王骥乘势从正面强攻。麓川士兵招架不住,纷纷溃逃。

明军追击,用火铳齐射,麓川兵坠落河中,死伤五万余人,退守木笼山。

思任发抢占险要之地,构筑营垒七座。刘聚、宫聚分兵进攻,明军兵力分散,遇到挫折。

蒋贵抵达木笼山后,及时调整部署,以火炮持续攻击中间的营垒,以思任发为作战对象。

中间营垒被摧毁,其余营垒也撤兵,赶来增援思任发。

蒋贵抓住机会,派骑兵两侧夹击,自己亲自上阵,杀向中路,与麓川兵血战。

明军攻势迅猛,麓川兵溃败。思任发率残部退守马鞍山,等待援军,顽抗到底。

在马鞍山,思任发拿出自己的撒手锏,就是大名鼎鼎的“象兵”。

对付“象兵”,明军很有经验。当年,沐英以火铳作战,轮番射击,分三列迎战,吊打“象兵”。

思任发知道火铳的威力,也研究了应对之策,对“象兵”进行升级,打造“重甲象兵”。

大象身披铠甲,背上架设楼台,可以容纳数人。他们手持长矛、弓箭,居高临下刺杀明军。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蒋贵也不傻。沐英对付的是缺乏装甲的“象兵”,直接扫射便完事。

蒋贵改变策略,专门射击大象的关节,从防守薄弱处下手。然后以火炮还击,吓退大象。

为避免大象在慌乱中到处逃窜,破坏明军的阵型。蒋贵将明军阵地分开,给大象预留逃跑的通道。

蒋贵技高一筹,思任发以“象兵”冲阵,明军使用火铳,专门射击关节处,大象疼痛难忍,纷纷逃窜。

没了“象兵”协助,思任发麾下的骑兵也跟着逃跑,麓川兵的中路暴露出来,没了两侧掩护。

明军骑兵乘势进攻,从两侧杀来,麓川兵毫无招架之力,许多人坠落悬崖。

麓川兵慌不择路,阵亡、踩踏而死众多,损失十几万,大多成为俘虏。

马鞍山之战惨败,麓川人心惶惶。蒋贵直捣麓川,斩首三千余级,另有数万人溺水而亡。

大势已去,思任发携带妻子、儿子逃往缅甸避难,明军追击到边境才返回。

第一次远征麓川,蒋贵大获全胜,歼灭敌军二十多万,“麓川王国”名存实亡。

1442年,王冀、蒋贵班师回朝,思任发返回麓川,召集旧部,继续作乱。

明英宗大怒,让蒋贵佩“平蛮将军”印,率15万兵马出征,再次讨伐思任发。

蒋贵先礼后兵,派使者去缅甸,让他们交出思任发,免得伤了和气。

缅甸假装答应,却暗中调兵遣将,准备武力对抗明军,阻止蒋贵进入缅甸。

说到计谋,缅甸人在蒋贵面前就是学徒。缅甸的缓兵之计,瞒不过蒋贵,明军立刻越境追击。

明军兵分五路,蒋贵亲自率水师沿江而下,缅甸集中400艘船只,与明军在江山决战。

明军水师有火炮优势,炮弹倾泻而下。大战持续一天一夜,缅甸水师不敌,逃离战场。

没有水师协助,岸上的缅兵被明军压着吊打,死伤惨重,伤亡数千人,也跟着逃跑。

思任发慌不择路,只顾自己逃跑。妻子、儿子,都被明军俘虏,丢尽了颜面。

蒋雄,蒋贵的儿子,他率三十几个骑兵穷追不舍,却陷入重围,自刎而死。

1445年,王骥越境追击,缅甸不敌,只能交出思任发,讨好明军。思任发绝食而死,明军割下首级,押送京师。

两次南征麓川获胜,蒋贵居功第一,册封定西侯,世袭罔替,传了十代。

1644年,第十代定西侯蒋秉忠率兵与李自成厮杀,死战不退,力竭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