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8年,霍去病当着汉武帝的面一箭射死了李广的儿子李敢。然而汉武帝却对大臣说:“他是被鹿角刺死的。”为什么汉武帝要当着众人的面说谎呢?

霍去病是著名的西汉名将,他灵活善变的战法,让他多次在大漠作战中立功授爵。

而问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却只活了短短的23年。

虽然生命过于短暂,但他因为年轻气盛也做过出格的事情。

他有一次当着汉武帝,众大臣的面,射死了李广的独子,而汉武帝却帮他隐瞒成“鹿击而亡”,难道说李广父子在汉武帝的心中真的一文不值吗?

要说霍去病去李家的怨恨,还得从漠北之战说起。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定与匈奴单于决战,本来汉武帝只想派卫青和霍去病率军前往,不过三朝元老的李广也主动请缨,成为前将军。

在此之前,发生在李广身上的故事也很多,其中“李广难封”却广为流传。

由于站队问题,身为三朝元老的他,却没有一个好的机遇,直到汉武帝上台,才有了出头之日。但他精忠报国的精神却一直没有衰减,所以被后人追封为“飞将军”。

所以一直想要出人头地的他,自然不会放弃漠北之战这个机遇。

不过在漠北之战之时,负责包抄的李广居然迷了路。让霍去病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虽然最后战胜了,但却让单于首领跑了。

单于首领跑了,等于战役的战果要大打折扣。回营之后,卫青就询问李广迷路的原因。身为最高领导,自然要弄清楚原因,好向汉武帝禀告。

结果李广非常倔强,只是说迷路是自己的原因,不愿意做过多的解释,在卫青的多次询问之下,李广说了句:

“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交战,可是偏偏迷路,如今我已六十多岁,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

于是,李广拔剑自刎。

李广的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死于他之前,他仅剩一名儿子李敢。

李敢本身也是一员虎将,在霍去病的手下当兵,还因战功被封为“关内侯”。

身为年轻气盛的武将,在得知自己父亲死了,自然就想到是卫青执意刁难他父亲,让他父亲无功而返,而逼死了他。

李敢一怒之下,来到卫青的大营,将卫青痛打一顿。卫青可能也觉得有愧于李广,才酿成惨祸,便把李敢打他的这件事隐瞒了下来,没有上报。

这件事情本来就可以这样完结了,卫青逼死了李广,李广的儿子打了卫青一顿出气。

可是这件事情却传到了霍去病的耳中,在得知自己的部下打了自己的舅舅,“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在汉武帝召回大家封赏的时候,霍去病利用射猎的机会,当着众人的面,一箭射死了李敢,众大臣都吓得不敢出声。

结果整个射猎期间,没有一个大臣来为李敢说情。回朝后,汉武帝亲自说:“李敢鹿击而亡”,尽管理由有些荒唐可笑,不过也没有人反对,替李广父子说话,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难道说李广真的在大臣的心中一文不值吗?

根据史书来看,其实李广是一个非常好的将军,是一个爱护士兵的将军,每次打仗他都是身先士卒,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身为武将的通病,不善言谈。再加上他时运不济,被后人感叹“李广难封”。

他年轻的时候正是汉文帝执政,虽然多次击败匈奴,但那时候的政策主要还是以和亲为主。到了后来的汉景帝,更是以休养生息为主,李广唯一的功劳便是平定了“七王之乱”。

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虽然崇尚开疆扩土,但也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年轻武将。

而且由于,李广刚开始是不支持汉武帝的,所以并没有被汉武帝重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广反而有点力不从心了。

可见他的一生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也可能是时运不济。所以漠北之战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了,就是为了能在自己年衰力竭之前最后立一场功。

但卫青却让他这样一个急需立功证明自己的将军去路边包抄,让他有些不服气,导致力不从心,最后迷路。

他也深知自己最后一次机会没了,再加上回去肯定会遭到刀笔吏的侮辱,才自尽身亡。

其实,这也不怪卫青,让李广避开主战场是汉武帝的意思,卫青曾暗中受到汉武帝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李广与单于对阵,否则就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了。

但是李广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以为是卫青给他穿小鞋,而他的儿子李敢更是没有认清局势。

卫青是大将军,是统帅,而且卫青还是汉武帝的姐夫。再说霍去病,他是卫青的侄子,汉武帝的外甥。再怎么说人家也是“自家人”怎么可能让一个外人欺负了。

第二点,卫青身为统帅,地位、身份不容亵渎,李敢身为士卒殴打统帅,这就是明显的以下犯上,是必死无疑的。

第三点,卫青、霍去病抛开亲情不说,人家的功劳也是要高于李广父子好几轮的。卫青大将军,霍去病“封狼居胥”。

百官也能分得清谁在汉武帝心中的位置高,所以李家父子二人的身亡都没有在朝廷上引起波澜。

其实背后反映出的道理是,只有让自身变得强大,得到领导的喜爱,才有“胡作非为”的资本。不然像李敢这样意气用事打了皇室亲信,只会被安插“鹿触杀之”这样可笑的死因。

#真知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