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图中的几件旧毛衣,是我中学暑假的时候织的,现在看起来很土,样式已经过时,但却很有纪念意义。

2.第一件毛衣是鸡心领桃红色的那个,因为我喜欢桃花的颜色,但是完全织成桃红色的又没有特色,于是就买了一种桃红夹杂着雪白飞絮的毛线,看起来非常漂亮,织成了一件外套毛衣,整个毛衣除了鸡心领,袖口外,其它地方全部用平针织法,这是我第一次学织毛衣,先学的平针。

3.第二件橘红色翻领毛衣用的是正反针,特意在衣袖和领子处加了蓝色和黄色两道杠,这样比较醒目。

4.另外围巾我也织过,除了帽子不会织,其它从头到脚穿的,比如毛衣、毛裤、毛袜、手套、围巾我通通都织过,可惜毛裤还有毛袜手套没有保存,穿过后当成旧物扔了。

5.我只会织简单的样式,太繁复的花样我织不出来,主要是我以前做事没恒心,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一遍过,不会再做第二遍,这样的后果就是虽然懂,但是不太熟练,时间一长虽然大致还知道怎么织,但是一些细节想不起来了,比如衣服接缝处的织法。

6.保留下来的那几件毛衣和围巾,还是中学时跟着大姑学的,我几个姑姑个个心灵手巧,织的毛衣像艺术品,我织得太粗糙了,和她们比只是初级水平,奶奶的针线活更是一绝,做的衣服都是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那针脚细密工整得几乎可以和机器媲美,高超的技术令我惊叹,从纺花、织布到染布,从剪裁再到做衣服、绣花,全部一条龙手工制作。

7.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堂屋西面靠墙放着一架织布机,白天没事就坐在奶奶身后看她织布,梭子在织布机的纬线间左右穿梭,看得我眼花缭乱,织的布从一厘米到两厘米到一尺再到一米,渐渐越来越高,做好后自己用天然颜料染布,然后做成衣服,八十多的时候我奶奶还戴着老花镜自己做衣服,包括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我由于偶尔在一旁看她做针线活,也学会了简单的锁边,缝补等,有时候我自己的衣服挂麻花了,我都是自己缝制的,足以以假乱真,看不出来是缝过的。

8.前年冬天,我在一个技术学校进修俩月,班里有个男生不知道什么原因,穿的丝棉袄后背中间位置被划开一道三十多厘米长的口子(他的衣服后面从脖子处到下摆中间位置是用线缝起来的一条筋),上午上课的时候,他用透明胶把裂口处暂时粘了起来,中午饭后他买了针线,下午上课前拿到教室,把袄脱下来铺在按摩床上,准备自己缝划开的口子,(因为有中医按摩课程,所以教室有按摩床)我在边上看了一眼,感觉他缝得不行,针脚太粗太乱了,线都缝在了衣服外面,非常扎眼,可以说他根本不会缝,然后我自告奋勇要帮他缝,他犹豫了一下,没有答应我,我知道他是不相信我会做针线活,但是他自己接下来缝得歪歪扭扭,我又再次提出帮他缝,他还是不信我,然后我就说,你让我缝一针试试,我保证你从外面任何痕迹都看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在一旁说,不如让我试试,于是他才把针线给了我,结果我缝了两针后,他们就看出我很讲究针法,虽然是从衣服外面缝的,但却看不到线头,非常密实不露痕迹,这下他完全放心交给我缝了,由于口子太长,我缝的费了一些功夫,缝的过程中不断有同学围观,我看他们都是从对我半信半疑到彻底放心,老师还当众表扬我,说我办事她比较放心,最后缝制完,男同学把袄穿上,从后面仔细看也看不出任何痕迹,这下大家对我是由衷佩服,赞不绝口,我也很自豪,这都得益于从小在亲人那里耳濡目染学到的一星半点手艺。

9.真应了那句话,艺多不压身,学的任何东西都不多余,早晚会派上用场,只可惜,现在年轻一代大多数都不会这些技术了,尤其是女孩子许多都没做过针线活,不会女红,真担心哪天这些民间手艺会失传,这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

10.(配图照片是晚上拍的,光线不好,颜色看起来不太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