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德寿宝文明”怎么来的?第六代“文”字辈相声演员,为相声事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代人最早拜师的是赵心敏,原名赵新民,拜李洁尘(李伯祥之父)为师,以“小新民”为艺名。

第五代演员小蘑菇常宝堃,收过一个大弟子,为其定名为李伯仁。到苏文茂拜师时,常宝堃给他取的艺名是苏伯光。自此,行内人规定这一代人以“伯”排字,赵佩茹最早收的弟子李伯祥等四人的排字便是由此而来。

第四代的门长、常宝堃的师父、当时相声界权威张寿臣提出来,第三代演员有孙伯珍、卢伯三,再取“伯”字排列不合适。于是有人提议,大弟子李伯仁艺名不变,二弟子定名苏仲仁,并把这一代定为“仁”字辈,以“伯仲叔季”作为师兄弟之间的排列顺序。同时又说,有仁有义,第七代为“义”字辈,这样就形成了从第三代到第七代“德寿立仁义”的排字顺序。

但是苏文茂没使用“仲仁”的艺名,常宝堃直到想抗美援朝战场牺牲,没再收徒,师叔们后来收徒,也就没以“仁”字取名,“仁”字成了虚字,“义”字就更虚了。

苏文茂仍用本名,没想到,这一举动竟对第七代演员的排字产生了影响,形成了“文”字辈。第五代杨少奎、武魁海、李洁尘、王凤山、张振歧等在给弟子起艺名时,都按“文”字排下来,如刘文亨、魏文亮、马文忠、郑文昆、王文玉、丁文元、王文林、刘文步等。杨少奎的弟子,艺名中间排“文”字,后一字按“元亨利贞,学习进步,光辉灿烂”,“文烂”不合适,谐音为“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