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任平原相时,听闻孔融派人前来求见,兴奋道:“孔融使者来了?孔北海也知道世间有我刘备这号人物?”随后从使者口中得知孔融被黄巾军围困都昌城,孤立无援危在旦夕,如今是来请求出兵救援的。

此时刘备属于公孙瓒阵营,在平原是为了抵制袁绍,如今带兵去救援孔融确实有些冒险。不过孔融的这个使者太厉害了,一番说辞将刘备捧得心花怒放,立刻派出三千精兵前去营救孔融。

孔融的这个使者就是后来美髯神射镇江东的东吴大将太史慈。太史慈一见到刘备直接道:“孔北海素闻您仁义之名,更能救人为难。如今孔北海被黄巾军围困都昌,危在旦夕,希望您能快速出兵相助。”

不得不说,这番说辞对刘备相当起作用。此时刘备远没有后来三分天下的气势和威望,连个自己的地盘都没有,有的就是一个没什么用的“汉室宗亲”的名头,因此他太需要建立自己的个人威望了,如今孔融作为名满天下的名士,请他援助,这绝对有助于刘备仁义形象的塑造,也能增加政治资本。

于是,刘备派出三千精兵前去都昌救援孔融,最终将围困都昌的黄巾军驱赶逃散后,孔融得以安然解困。刘备想着,这回有孔融帮自己提升一下影响力,也是很好的。谁知刘备想简单了,救完了孔融之后,孔融就提出要求,让刘备直接去救自己的好友陶谦,刘备为难了。

这陶谦远没有孔融有名望,虽然他和孔融的交情很深,可他跟自己却毫不相干。再者,陶谦还杀了曹操的父亲,自己这一救,岂不是得罪了曹操。

刘备本想着救孔融是为了打响自己的名声,谁知还摊上事了。于是,他很犹豫,于是暗示孔融,自己也是缺兵少粮势单力薄,能否救得了陶谦都是问题。

这会都昌困境已解,孔融听到刘备的说辞后,非但没有将自己手里的粮食资助刘备的意思,反而开始给刘备“上课”了。孔融表示,刘备身为大汉宗室之后,有仁义之名,那就应该救人于危难,能不能救是能力问题,可救不救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不过孔融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刘备只好向公孙瓒借兵,顺便将赵云也给带走了。虽然刘备就陶谦并非出于本心情愿,而且兵力也不是很强,不过此时正巧吕布和陈宫在兖州作乱,牵制了曹操的兵力。

如若不然,在曹操强大军事力量地打击下,徐州很可能就易手了。再者刘备此次出兵得到了陶谦的青睐,接任了徐州牧,还有就是把原本公孙瓒麾下的赵云收为己用,为后来的蜀汉增添了一名大将。

虽然刘备这次是被孔融逼得赶鸭子上架,但他终究是没白付出。说完了刘备,再看此次孔融派出的使者太史慈。孔融素闻太史慈大名,便派人前去拜访,恰逢太史慈外出避难去了。

为了能见到太史慈,孔融就派人对太史慈的母亲进行慰问。后来太史慈回家时,听闻孔融被黄巾军围困在都昌,为了报答照顾母亲的恩情,太史慈前去相助孔融。

太史慈早闻孔融名望,此次前去也有投奔之意,突破重围见到孔融后,太史慈按照自己突围时对黄巾军的探查,他认为黄巾军看似勇猛,实则都是乌合之众,如果合理利用城中兵力,势必能够突围。

或许是孔融和黄巾军之间的交手胜少败多,于是面对太史慈提供的突围之策全部予以否决,而且决定先去求助距离不远的平原牧刘备。可此时城池被围,无人敢突围给孔融送信。

太史慈看孔融没有能够采纳自己的建议,但孔融照顾他母亲的恩情是要报答的,于是就自告奋勇替他送信给刘备,请求救援。之后,都昌之围得以解除,孔融十分欣赏太史慈的忠义和勇武,想要他留下。

太史慈却看出孔融这样的人如果放在太平盛世搞经济建设确实是一把好手,但却不擅长兵法作战。可如今乱世,想要出人头地,建立一番功业,必须投的良主,可孔融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人选。

于是,太史慈报恩之后就果断离开了。之后去拜访同乡刘繇,这个刘繇和刘备一样,都是大汉宗室的远亲,时任扬州刺史。正好此时孙策带兵进攻刘繇,太史慈在帮助刘繇时,和孙策遇上了。

虽然此战,两人激烈争斗一番,各自罢战离去。不过这次太史慈给孙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孙策将太史慈生擒。经过一番交谈,孙策知道太史慈有勇有谋,是忠义之士,一旦视人为知己,必定死不相负。

交谈之中,二人有着惺惺相惜之感,后来太史慈归顺了孙策。《三国志》记载,一次太史慈随孙策去讨伐敌人,一人站在城门上大骂孙策。

可孙策连同部将都骂不过敌人,可是人家在城楼之上,也无可奈何,此时太史慈一句话也不说,而是拿出弓箭,朝着敌人扶在柱子上的手射去,一箭将敌人的手钉在柱子上,那人疼得只顾叫喊,顾不上骂了。

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委任他负责管理南方诸事。六年后,于建安十一年,太史慈去世,享年四十一岁。孙权得知了太史慈去世的消息,十分悲痛惋惜。让他的儿子太史享嗣任,太史享字元复,历任尚书、吴郡太守,官至越骑校尉。

江东素有十二虎臣,可美髯神射镇江东的太史慈却不在江东十二虎臣之中,可纵观他和孙策之间互相视为知己、死亡不相负的交情,还有后来孙权对太史慈的看重,或许这是十二虎臣也远远达不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