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庙是古代臣子的无上荣光,首度获得这份资格的是春秋时期秦国将领:奄息、仲行、针虎。

这是早期配享太庙的雏形,然而配享方式很残酷:为秦穆公殉葬,“生共此乐,死共此哀。”

当然,配享太庙制度延续了下来,改成死后立个牌位,不然臣子们也不会为了这份殊荣挤破脑袋。以明清太庙为例,东配殿供奉历代的有功皇亲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

不要小看这块牌子,进入太庙供奉的不是一般人,皇亲国戚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庙是古人祭祀祖先的一种信仰,历史进入夏、商、周之后,祭祀开始形成制度化。太庙是供奉君主牌位的宗庙,夏称“世室”,商称“重屋”,周称“明堂”,秦汉正式称为太庙。

自周公旦大规模建造明堂起,太庙就成为了周礼的标志物,“明诸侯之尊卑”,体现天子之威严。皇帝会亲批少数大臣、皇后、宗亲死后入太庙,以示哀荣。

配享太庙的名额有限,以德、功为衡量标准,这就成了臣子为之奋斗的动力。帝王拿份额作奖赏,其实是做给活人看的。

以三国为例,配享魏武帝曹操之庙的有二十六人,除了曹洪、夏侯惇、张辽等猛将入选,陈群、郭嘉、钟繇、荀攸均上榜。

没有荀彧,反而有司马懿!谁入谁不入不是曹操和曹丕生前决定的,配享太庙由曹睿开始分批次进行,大部分由掌权执政的曹爽操作完成。荀彧忠于汉室,自然排除在外;司马师司马昭掌权,赶紧把司马懿补了进去。

女子能配享太庙吗?可以,但不是主流,总共十几位皇后,其中十一位在北魏。特别强调,北魏配享太庙的男子只有十位,比女子少。

配享太庙也会有变数,表现不好可以撤销,表现好可以追加。武则天称帝,把她爹武士彟追加进太庙。后来武则天去世,又被撤出去了。和珅倒台,弟弟和琳撤出;李治和长孙无忌把脸一翻,房玄龄配享资格取消。

北宋的王安石生前在朝中争议就大,名声时好时坏,进了太庙又被扔出来了。他的同事司马光就厉害了,小时候砸缸,长大了出书,死后名誉叠加:配享宋哲宗庙庭,位列理宗昭勋阁,从祀孔子庙。康熙六十一年,司马光从祀历代先王庙。

在配享太庙的路上,清朝的张廷玉被这块牌子惦记了一辈子,快折腾死了。从雍正皇帝那里拿了准入证,到了乾隆手里不算数,弄得老张死不瞑目。不过乾隆后来还是把他放进了太庙,毕竟雍正有过遗嘱。

乾隆看上去成心给张廷玉起腻玩儿,更像是对诸位臣子的警告:享太庙,配还是不配,朕说了算!

#我要上头条##微头条日签#

@跳跳是只喵一个有趣和观点并重的女子,感谢您的关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