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离开大观园前,凤姐送了八两银子和布匹吃食,王夫人给了一百两银子,贾母送了几件旧衣物、几味药和两个荷包,这些足够狗儿家半生无忧,但刘姥姥一眼就看出来,只有贾母的才是给她的!

小时候读《红楼梦》,总以为贾母是随便打发刘姥姥这个穷亲戚,后来才明白,这三份礼,只有贾母才真的懂刘姥姥。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看凤姐送了什么:除了八两银子之外,各式点心、瓜果,有些是刘姥姥逛大观园时见过的,有些是没见过的,青纱是贾母嘱咐送给刘姥姥的,月白纱和绸子算是凤姐做的顺水人情,这些几乎都是贾府常规的待客之道,说得再直接一点,就是为了充贾府的面子。

除此之外,凤姐作为实际上的管家之人,当然知道贾府里什么富余,什么送出去既有面子又不影响府里老爷太太们的吃穿用度,之所以刘姥姥来的时候看到东西堆了半炕,很有可能是凤姐已经盘算好了的。

至于另外的八两银子,可能就是凤姐的私心了,一来刘姥姥来的时候带了很多新鲜瓜果,二来对于她这个既管家又放利钱的人来说,八两银子可能拿得出手又没什么损失。这八两银子和吃食、布匹一起作为贾府待客的脸面,是十分周到了。

再看王夫人送的:一百两银子和一个生财之道——要么做点小生意,要么置办田地,就是不要再投亲靠友了。看得出来,王夫人看似是送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实际上是在给自己解决难题:她不希望再有远房的穷亲戚丢了自己的脸。

在说贾母送的东西之前,我们看看凤姐和王夫人送的这些,真的是给刘姥姥的吗?

撇开需要银子过冬不说,王夫人送的一百两银子,多半是归狗儿了,毕竟刘姥姥已经七十多岁,能活几年还是个未知数,加上刘姥姥又爱操持,这些银子她一定不会让狗儿一家坐吃山空。

至于点心和果子,刘姥姥和板儿在大观园已经吃过一些,那么带回去的很有可能就是分给乡邻里舍,充了狗儿家和贾家的面子。

那些青纱、月白纱、缎子与其说是拿去做衣服,更有可能拿去换钱了。因为那个时候,纺织工业不发达,好的纺织品其实很难得,是可以作为硬通货的,另外,刘姥姥一家是庄稼人,纱、缎之类穿起来不仅不符合身份,也不实用,所以大半也是换成能生活的现银子了。

我们再看贾母送的:几件别人送的没有穿过的旧衣服、连带着药 方的几味药、装着笔锭如意锞子的荷包。要知道,贾母能坐到这个位置,必然也少不了人情往来的独到之处,或者说,在贾母年轻、贾府还没败落的时候,她需要处理的局面可能比王熙凤更复杂得多。

那么贾母为什么只送了刘姥姥这几样东西呢?

这几件全新的旧衣服,既然是晚辈拿来孝敬老祖宗的,各方面肯定挑了又挑,只不过是贾母穿不惯而已,而且到了贾母这个年龄,自己反而没什么希望了,除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就是希望下一辈更过得更好,这又何尝不是所有老人的心理呢?

所以贾母送刘姥姥的与其说是远房亲戚的回礼,不如说是同为老人的心意,她知道即使送了再多布匹,刘姥姥可能也舍不得做几身好衣服,不如直接把这全新的旧衣服给了她,即使平时没机会穿,也可以用来做寿衣,我想,这应该是两位老人的默契。

还有带着药 方的几味药,有常用的,也有救命的,这说明贾母知道,像刘姥姥这样的人家,日常生了病可能也不舍得买药,一旦遇上要命的情况,也不一定买得上救命的药,但贾家和刘姥姥家,始终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索性连药 方也一起附上了。

很多人说,贾府的药和药 方子都很值钱,所以刘姥姥肯定都拿去换钱了,@懿言糖我看未必,毕竟刘姥姥不是个钻钱眼里的老太太,而且作为老年人,她和贾母一样,有惜命、盼着儿女好的一面,所以贾母送刘姥姥药,其实是希望狗儿全家平安健康,这又送到了刘姥姥心坎里。

再看那两个荷包,里面装着笔锭如意的锞子,鸳鸯说是给小孩子的,所以这是送给板儿的。仔细读红楼梦会发现,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都带着板儿,虽然没板儿多少戏份,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带上他呢?

如果说原来带板儿来是博同情,这次去荣国府,则更多的是懂礼数。除此之外,板儿和刘姥姥的状态,也容易让人想起老人对孙子的状态,即贾母待宝玉等人,所以,刘姥姥带着板儿,说明她对板儿的疼爱和重视,这些被贾母看在眼里并且感同身受,在刘姥姥眼里,板儿甚至比她自己更重要,就像宝玉在贾母心里那样。因此,这份礼看着是送给板儿的,实际上还是送给刘姥姥的。

你看,凤姐和王夫人送的礼,实际上都是在给自己或者贾府脸上贴金,只有贾母将心比心地从刘姥姥的角度出发,送出了更符合刘姥姥心意的几样好东西,这才是送礼送到心坎里!

关于贾母送的礼,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