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3年,耄耋老人再度提笔写下那19个字,众人看了后纷纷赞叹不已,专家鉴定后说,就是他!

马文蔚,1904年出生于山西,家属书香门第的他,自幼喜爱书法,成绩优异。

16岁时,他一次报考了三所名校,均被录取。

因家境贫寒,马文蔚选择了公费学校就读。毕业后的马文蔚被聘为国民师范附属小学教师。

但勤劳聪颖的马文蔚并未就此止步,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最终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

后来战争爆发,马文蔚经人介绍到国民党中央造币厂任职,开启了与钱币藕断丝连的一生。

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成立,新生政权亟待巩固,国民经济急需恢复发展。在此情形下,中央决定进行货币改革,秘密研究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一天,时任金融研究员的马文蔚被行长喊到办公室切磋书法。

得知消息的马文蔚十分兴奋,因为他非常喜爱书法,经常自己研究,泼墨挥毫,在集大家之长的基础上自成一派。

根据行长的要求,马文蔚分别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等共19个字。

写毕,行长连连称赞好字,马文蔚却谦虚说自己是写着玩的。

此时的马文蔚丝毫不知,今后这19个字会出现在第二、三、四和五套人民币,以及央行名字上!

其实,行长此举是想以轻松的语气,造就松弛的环境,让马文蔚没有心理负担地随心而书,这样才能写出如此自由隽秀、端庄精美的文字。

然而,由于保密工作,普罗大众一直对这些文字的真正书写者不得而知。事实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直到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收到由马文蔚女儿代笔,其亲笔签名的书信,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原来,晚年穷困行医的马文蔚在看《山西日报》的报纸时,发现文章报道的人民币文字书写者,不是自己竟是他人,于是让女儿写信给现任行长,告诉他自己知道那些字是谁的真迹。

仔细阅读信件后的行长,不顾他人认为马文蔚是恶作剧的猜测,秉承着追求真相的严谨态度,即刻出发,前往马文蔚所留住址。

待行长和专家等众人到达,马文蔚向他们回忆了自己当初写下这举足轻重的19个字的情景。

原来,马文蔚老先生这些年一直对这个秘密守口如瓶。直到如今已经不需要再保密,加之自己看到《山西日报》公开宣称人民币上的文字是他人所写,才决定说出真相。

诉说完回忆,时年83岁的马文蔚老先生,拿笔再次写出那熟悉的19个字。

虽然马老年事已高,但是他拿起笔来依旧英姿焕发,写出的字,令在场众人赞不绝口。

最终,经专家鉴定,人民币上的字正是马文蔚所写!随后中国人民总行明文确定此事。

虽然马文蔚先生晚年家境贫寒,居住于陈旧昏暗的瓦房,但他却没有拿自己的字去赚钱,而是刻苦钻研医术,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给养自己。

在众人纷纷赞叹其字时,马文蔚却不以为然,他依旧表示是多亏了当时行长的选择和敲定,自己所做的这些不算什么。

后来,山西省的支行在总行的指示下,为马文蔚老先生迁移了住所,也给其女儿安排了银行中的工作,并颁给其奖金,使其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世人得知马文蔚老先生就是人民币文字书写者后,纷纷出重金求字,马老都以各种理由婉拒了。

1985年,国家筹划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希望马文蔚老先生题简化字,老人家即刻应允了,持笔挥洒,精神不减当年。

三年后,马文蔚因病辞世,享年85岁。

马文蔚老先生的刻苦钻研、淡泊名利,值得我们深深敬佩!不管身陷贫困,还是处境好转,马文蔚依旧凭借努力学习,培养自己,保持文人清骨,不卑不亢,用双手和精神成为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