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为两个“同音字”的含义感到有些纠结,绞尽脑汁,多方求证,仍似懂非懂,真的印证了“隔行如隔山”那句话!

昨天吃过午饭,到了晚上六七点钟,我仍觉得胃部不舒服,有些消化不良,于是翻找家里的药箱,发现老婆不知什么时候还真的备有一种消积止痛的口服药液。但当我查看药盒上说明书时,可能出于职业的习惯,似乎发现了一个错别字,只见包装盒正面分明写着“用于婴儿乳食内滞证,中老年气滞、 食积证…… ”

不知是自己以往真的未认真关注过,还是真的没有见过 ,居然发现“食积证”中的“证”字,是“证明”的“证”字。

起初我心想,药厂的有关负责人员真是太马虎太不负责任了,居然能把药品包装盒上的主治说明书中的字都给搞错。后来我又想,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说不定是最近几年医药行业又悄悄出现了新名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我,不把问题搞清楚,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于是,我开始借助手机搜索引擎进行求证,一定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

最后,我通过搜狗百科、百度百科以及医学教育网几个工具平台进行了查询和对照,原来出现问题的不是药厂,而是我自己。

如果不去细究,在古代,“证”和“症”只是一组通假字,如“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中的“证”字即通“症”字。(见清黄宗曦《子刘子行状》)。

尔后,我再进一步进行搜寻,发现在现代医学文化中“证”与“症”,乃至与“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

症:又称症状,是病人主观的异常感受。比如:头痛,发热,呕吐等都是我们的一种主观上的异常感受。

证:又称证候,注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个性和区别。比如:感冒,中医的诊断可以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证候。

病:是对疾病的总概括。比如:感冒,这个病名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所有病理状况的总概括医学。

中华汉字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两个同音字(症、证)便可见一斑,人生真的是学无止境啊!看来,今后我还真得多留心生活,继续虚心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