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码头圆来的午茶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我住在浦东东昌路,每天靠助动车和摆渡船上下班,当摆渡船靠岸时,铁壳子与浮码头猛烈碰撞的一瞬间会发出巨大的声响,经常有许多乘客叫起来:骨头也碎脱了!我推着笨重的霸伏在网状钢板上行时,抬头看到一排老旧的仓库建筑,上面还留下特定时期的标语。我觉得它们就是现成的电影场景。

后来,十六铺码头被炸成粉粉碎,复兴东路外滩的烂尾楼也苏醒了,造成高档楼盘卖出了好价钱,这排仓库也转身为时尚地标,俗称“杜月笙仓库”——其实最大的老板是卢作孚。一号库到五号库,我差不多都去过,吃过饭,喝过茶,写过报道。外马路毛家园路上的水舍,那个特别会装的精品酒店,墙皮斑驳,铁锈外壳,现在人去楼空。但是这一排仓库还硬撑着,没有倒下,还在做生意。

这里的变化如此之大,杜先生若活到今天也会看不懂:册那,上海滩真是了不起!

中午被朋友拉到二号库三楼吃饭,它就是圆来,刚刚装修好,开张不到一个月。他家的血统就是大名鼎鼎的圆苑,红烧肉烧得最好的一家本帮饭店。与圆来同一楼面的是浦江春晓,以江鲜驰名天下,长江禁捕令一出,不知生意如何?

圆来的装潢设计相当时尚,色彩欧化,图案随场景变化而不同,细节处理十分精到,舍得投钞票,走廊上的墙面是用整块五六平方的进口天然大理石一块块贴上去的,石缝中的金属结晶真是漂亮极了,绝对鬼斧神工,外滩二号的华尔道夫也没有如此奢华。散席也能照顾到客人私密性,就餐体验相当不错。九间包房各不相同,多数的窗口对着黄浦江,有小阳台的那两间包房特别抢手,早早地被人订走。推开落地钢窗踱步到小阳台上,心情肯定大不一样。

我这几天胃口不佳,希望尝尝他家的午茶。

糟卤肉派(例),看上去就西餐摆盘,但是一吃,真正的江南风味,糟肉与鹅肝、牛肝菌等荤素混搭,卤冻也配比恰当,口感不错,比之时下流行的镇江肴肉冻,一点也不差。例汤炖得高级,清鲜香澄,不腻不腥,喝下去提神暖胃。每人一粒虾饺皇,超大规格,咬下去整虾剥剥脆,还有一砣鱼茸也相当丰满扎实。

潮州蒸粉果绿茵茵的十分可爱,皮子足够的薄,里面的馅心不粘不腻,吃起来爽口。菠萝油也是我最爱,但是与香港吃到的比小了一号。夹了鹅肝酱吃,香气馥郁,细腻香糯。如果再烫一点,鹅肝酱就更加好吃了。

鸡枞珊瑚包颜值很高,网状的竹荪将整只珊瑚包都笼罩住了,我给它起了一个别名:“一网打尽”。众人大笑,如此一来,有些人就不敢吃了。

脆皮流沙包的馅心是诱人的流黄,也是我喜欢的,不管三高不三高的,先吃它一个再说。

接下来是春卷,上海人过年都要吃春卷的,讨口彩的话就叫金条。上海人一般吃三丝春卷和黄芽菜肉丝春卷,豆沙春卷也是家常甜品。但圆来走高端路线,偏偏将石斑鱼切块,与韭黄一起炒作馅心,勾薄芡,包进春卷皮里炸至外脆里酥,一口咬下咔嚓一声,味道自是鲜美。

朋友觉得光吃茶点有点单调,加了几道小菜,红烧肉配鲜鲍应该是圆苑本色,鲍鱼虽然小,但烧得入味,红烧肉当然是看家本领,皮厚肉香,不柴不僵,一口吞了。

喝口熟普,重整旗鼓,接下来上烧鹅腿汤粉和湿炒牛肉河粉,烧鹅腿汤粉我是第一次吃,烧鹅的皮很脆,浸在汤粉里不是可惜了吗。奇怪的是还能保持脆皮的初心。湿炒牛肉河粉前不久在浦东前滩的山海潮吃过,莫非现在流行吃湿炒河粉了吗?说实话我还是觉得干炒牛河最好吃,豆芽生脆,牛肉滑嫩,河粉有弹性,镬气满满最叫人牵挂。

甜品是枣泥司康和舒芙蕾红豆沙,服务小姐将刚刚出炉的舒芙蕾用刀划开一个口子,将红豆沙浇进去,外脆里松的糕体居然会膨胀,这个过程相当有趣。诶,朋友分明是要害我啊!

老码头斜对面就是董家渡金融城,那些里唯一被保护下来的有两处建筑,一座是商船会馆,另一座是天主堂,大名“圣方济各沙勿略堂”,它的资格堪与徐家汇天主堂比肩,白墙花窗,轮廓线妩媚秀丽。教堂东侧是一个商务楼宇,我前几天去实地看过,层层叠叠,曲曲弯弯,空中花园一样漂亮,才四层楼高,却有一座很宽的天桥与南外滩接通,到时候也可以为老码头带来相当的客流。

老码头,用煲老火例汤的耐心再屏一屏吧,坚持到底,就是胜利!